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人們對離婚的成見漸漸減弱,直接導致我們離婚率的不斷提升。為了維護離婚案件中受害一方的正當利益,2008年4月28日修訂的《婚姻法》中又增加了一項“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條款。由于中國國情的復雜性,“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實行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對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進行了一些研究探討。
關鍵詞: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制度分析;立法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129-02
作者簡介:魏琦蕓(1977-),本科,江蘇天地仁和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婚姻家事法律,環(huán)保法。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也可以叫做“離婚救濟制度”,第一次頒布是在2001年,旨在保護離婚過程中偏弱勢受損害一方。眾所周知,每項制度從不完善到完善都是要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也是如此。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明確了離婚雙方的責任明細,但同時也不可否認,這項制度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中許多的不足之處,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度探討研究,才能推進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一、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概況
(一)法律條文中對離婚損害制度的詳細解釋
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犯有以下行為的皆不符合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要求: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以及重婚。婚姻中若由于過錯一方導致另一方權益受損,無過錯方可以請求離婚并要求賠償,當然也可以在不離婚的前提下要求賠償,這一種則屬于“婚姻內(nèi)償”,不在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管理范疇之內(nèi),夫妻雙方內(nèi)部解決。
(二)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目前的立法現(xiàn)狀
《婚姻法》第一次確立是在1950年的5月1日,改革開放后,為了適應多年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于2001年修改了1980年版《婚姻法》。之后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第一次確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為了便于百姓理解、工作人員執(zhí)法,于2001年12月24日、2003年12月25日,分別公布了關于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兩個司法解釋,此司法解釋有利于百姓和工作人員對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進一步理解。
二、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與完善方法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最初是在我國離婚率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為了達到保護離婚案件中,受損害一方的正當權益的目的而制定,這側面促進了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但是在其實施過程中,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也漸漸暴露出了它的不足之處。
(一)在新頒布的《婚姻法》中,對“過錯方”的概念模糊不清,邊界不夠明確
由于婚姻是一個較私密的活動,婚姻進行過程中,夫妻雙方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局外人很難進行判別對錯。其次,“一個巴掌拍不響”,在一段接近破裂或者說是已經(jīng)破裂了的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很少情況會出現(xiàn)絕對的過錯方或者絕對的無過錯方。立法人員可以考慮將制度法則更加詳細地進行說明。
(二)舉證困難
從法律的角度,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確實為婚姻中受損害一方提供了維權保障。然而,從司法實踐來看,舉證是個很難實現(xiàn)的行為。在一件關乎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案件當中,利益受損一方較難采集到另一方的損害證據(jù),這也就為受害一方進行舉證帶來了更大的難題。在我國的法律中,向來都是堅持“用證據(jù)說話”的原則,證據(jù)在離婚案件裁定中一直都占有很大的地位作用。但是,當夫妻雙方出現(xiàn)了矛盾,鬧到離婚的地步,假設一方真的是完全沒有過錯,那對于無過錯方來說,如何去拿到對自己離婚有利的證據(jù)才是最棘手的。除了重婚案件中,法律工作人員比較好裁定之外,虐待、實施家庭暴力等一般都是在夫妻雙方私密狀態(tài)下才會出現(xiàn)的行為,這也導致在實際的司法實踐案件中,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真正能受到保障的也就寥寥無幾。
(三)賠償數(shù)額不明確
對于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賠償數(shù)額規(guī)定界限較模糊。現(xiàn)在司法界比較認同的賠償分為兩種:“物質(zhì)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物質(zhì)損害賠償相較好斷定,難的是精神損害賠償應該如何去界定:到了一個什么程度,要賠償多少精神損失費,這些都沒有一個明確條文來規(guī)定,只能依靠夫妻雙方各自的陳詞以及法官等工作人員的判斷來裁定精神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存在很大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并且,目前我國判定精神損害賠償?shù)闹饕獪蕜t以《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有關規(guī)定為標準。但是離婚官司不同于普通的案件,和普通的民事侵權案中的精神損害裁定方法有很大不同。很多由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所規(guī)定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范疇并不適用于離婚訴訟審判之中。這也導致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的沒有一個標準的賠償數(shù)額,不同的法院往往會得出不一樣的審判結果。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化抽象為具體”。將審判標準量化,換言之,將婚姻中過錯一方做出的傷害另一方的精神程度進行量化。比如將過錯一方對受害一方侵權的類型,侵權的手段的惡劣程度、侵權的時間長短等作為參考標準進行量化,而不是單單通過一個侵權罪名裁定,這樣也可以避免判定標準單一,司法實踐的過程中也就可以更好判定精神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的多少。另一個方面要注意不能一刀切,將一個標準用于所有的離婚損害賠償案件。
(四)適用范圍小
一段婚姻關系中是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的,什么樣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xiàn)。比如:在一段夫妻婚姻關系中過錯一方雖然發(fā)生婚外性行為但是并沒有和第三者進行同居,對夫妻另一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損害,這是否符合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賠償要求,如果符合,那數(shù)額達到多少才是合理的;再者,如果丈夫發(fā)現(xiàn)自己撫養(yǎng)了多年的兒子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而是妻子與第三者所生,自己養(yǎng)了這么多年的竟然是別人的兒子,對男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從而引起的離婚訴訟案件,男方要求女方進行精神損害賠償,這種情況是否成立等等。諸如此類,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規(guī)定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范圍還過于狹隘,很多現(xiàn)實中的離婚損害賠償案件中都不能適用。筆者認為這類問題還是要通過實踐的積累,不斷收集民間的各種離婚案件,分析匯總,制定出一部更加適用于中國國情的相關法律條文,當中包涵大多數(shù)的離婚情形,盡量做到能夠解決大多數(shù)離婚訴訟案件中的問題。
(五)訴訟時效不科學
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案件生效的時間做出了司法解釋:對于離婚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中的時效規(guī)定是離婚后一年內(nèi)。而我國民法中對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是:“訴訟時效期間從受害一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民法與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的訴訟時效是不一樣的:離婚后一年內(nèi)是指夫妻雙方都在離婚判決書上簽了名并且判決書生效后的一年內(nèi)。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夫妻雙方離婚一年以內(nèi),通常都是無法得知自己權益是否被侵害,等知道了的時候,訴訟時效也已經(jīng)過期。那這種情況下,無過錯一方又當如何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將請求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時間定為離婚之后一年內(nèi),明顯是不夠妥當?shù)模y以發(fā)揮當初制定這個制度的最初目的。
(六)可申請主體過少
目前我國的婚姻法規(guī)定:有權請求離婚損害賠償?shù)膬H限于夫妻雙方二人,也就意味著夫妻關系以外的人員無權申請。但是在一段婚姻關系當中,很少會只有夫妻雙方參與,絕大部分都會牽扯到孩子以及父母。然而按照我國目前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來看,如果家庭成員中的父母或者孩子遭到了虐待遺棄,并沒有權利要求損害賠償。為了最大程度保護受害人的權益,為權益受到損害的人員伸張正義,應該擴大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中的請求損害賠償權的主體范圍,與當事人雙方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員也應該包括在內(nèi)。
三、結語
離婚賠償制度目前仍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或多或少程度上存在著不足與缺陷。凡事都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將制度與社會生活中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吸取經(jīng)驗,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定會慢慢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馬然.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立法完善[J].法制博覽,2019(18):87-89.
[2]胡芳.淺析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9(11):195.
[3]李琰雁.論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及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7.
[4]喬秋珍.淺論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及其立法完善[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7(12):193-194.
[5]唐碧寧.我國離婚損害賠償訴訟舉證難之案例探析[D].湖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