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妨礙信用卡管理最終行為人明知道行為對象所持有的信用卡是偽造的或是空白信用卡,行為人雖然對這張卡實施了影響,但因為是不合法的,就無法與刑法所保護的信用卡管理程序聯系在一起,也就不能夠反映和體現出這張卡的管理秩序,因而行為對象就不構成犯罪對象。妨礙信用卡管理可以通過偽造居民身份證等行為來騙取信用卡,而這種惡劣行為也與行為手段和對象形成直接牽連關系。妨礙信用卡管理罪等罪處罰經刑法明確規定,即使是牽連人員也不能按從一重處斷的原則,而是要按相應的刑法進行適當的處罰,這也是對牽連犯罪者處斷原則的一項例外。
關鍵詞:妨礙信用卡罪;行為方式;犯罪對象
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155-02
作者簡介:盧春雨(1976-),女,漢族,天津人,本科,天津市薊州區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
信用卡犯罪一般認為是持卡的對象的犯罪總稱,目前,在犯罪的構成形式上,刑法上有五種類型,包括:偽造型,冒用型,透支型,使用無效信用卡型和運用其他人信息卡犯罪型。其中,偽造形式是對信用卡進行偽造處理的卡,無效用的包括,使用已作廢的或是信息造假的卡。冒用形式是運用其他人的卡進行犯罪的方式。透支型犯罪包括惡意性投資。最后就是利用信用卡為犯罪工具的犯罪,主要體現形式是信用卡盜用。而根據刑法的177條規定的妨礙信用卡管理罪中指出,在使用信用卡時,持卡人名知道信用卡是別人的信息,是偽造的還是對信用卡進行運輸就造成犯罪。如果在運輸時運輸的數量過大,并都是空白卡,分發給更多的人使用,使持有非法信用卡的數量變多,還有人利用虛假身份證騙領信用卡,出售或是對信用卡的偽造信息進行購買,這些都屬于信用卡管理過程中的犯罪行為。
一、明知是偽造型卡,空白信用卡仍選擇運輸并數量大的
從我國刑法法典中可以將明知分為總則和分則,總則中明知就是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分則中的明知則被具體化。確切的說,法定的行為對象是與實際的對象與內容相符的。并且包括法定犯罪的手段,環境與時間。總則中將明知的犯罪意圖認為是行為人對于自己犯罪的內容和性質的認識,能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對社會環境和人造成什么樣的危害,自己做事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性質。只有對自己的犯罪意圖有明確的認知才能夠對自己所產生的危害結果有一定的認識。另外,對于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結果的認識,就是對自己的操作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危害和性質內容的了解。它是法律中對犯罪故意認知因素判斷的一個核心標準,在總則中對明知犯罪的決定行為人知道犯罪的結果因素和性質,還是決定對犯罪進行到底。所以也是決定了犯罪故意性是否成立的關鍵。而在信用卡偽造和空白信用卡運輸方面,對于危害的行為與結果進行相關聯的犯罪的其他構成實施要點在于行為和對象的法定認知,法定認為行為人犯罪的時間,地點以及方法,手段等這些都在總則中有明確的要求,而在刑法中關于信用卡妨礙罪的規定中指出總則與分則中對于犯罪過程中的明知分屬也有一定的分配,分則中明知與發信用卡管理罪的因素與總則中是有一定關系的,這也就是說,行為人在運輸的過程中,明明知道自己所持有的卡是空白或偽造的,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他繼續犯罪的這種明知現象是妨礙信用卡犯罪中的故意認知因素,行為人在明知自己犯罪的道路上仍然堅持將偽造的和空白的信用卡進行大批量的運輸,這種思想上的行為認知明確了行為人的思維,才能夠正確的對信用卡管理制度的結果進行分析,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妨礙信用卡罪的信用卡持有人仍然將這種結果進行放任,說明行為人在主觀上構成了妨礙信用卡管理的故意行為。但如果行為人在運輸和犯罪的途中不明白自己所處的情況也屬于受害人。在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性質,那么也就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責任感,也不能夠判定他在心理上的妨礙信用卡管理罪是故意的,也就不能夠構成凡信用卡管理罪。
二、持有他人較多非法信用卡行為
持有就是行為人對于信用卡的實際支配行為,對于持有偽造的信用卡和他人使用的信用卡外,在刑法中還對非法持有有明確的規定,其中包括:犯罪人對槍支彈藥的非法私藏,對使用和持有假幣罪,非法持有國家絕密,機密文件,資料,物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妨礙信用卡管理最終就包括非法對他人的信用卡進行持有,他人的信用卡就是別人信息真實有效的信用卡。但是行為人在明確的知道這個信用卡是提前作廢的情況下,仍然對信用卡進行大量的購買,持有這就明確了行為人構成非法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刑法中對非法持有他人真實有效的信用卡的犯罪前提明確為行為人將自己或他人真實有效的信用卡大量的購買持有或偽造其它人信息的信用卡進行非法持有。在客觀上都構成了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行為。但在犯罪認罪方面,由于其認識錯誤的程度不一造成在侵害方面,對象不一致,所以不能夠構成妨礙信用卡管理罪未遂。
三、使用虛假身份證騙領信用卡
人們在信用卡的辦理時是需要填手續的,但由于很多騙子利用騙人的手法獲取了銀行內的信用卡人員填寫的信息,所以造成銀行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不便,持卡人雖然名義上持有信用卡,但卻不是真實的信息。所以在發生巨額透支時,銀行也無法對其進行追查。也沒有辦法將損失的金錢挽回。另外,還有一些騙子冒用別人的身份證領取信用卡并惡意透支,讓其他人為其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刑法中將騙領信用卡的行為也規定在妨礙信用卡管理罪的范圍之一。實際上也就是法律將預備的行為上升為實際社會發生的實行行為,也就是行為人在騙領信用卡后將騙領的信用卡作為自身犯罪的工具來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由于,騙領信用卡的行為人成功后會利用信用卡進行一系列的詐騙活動,所以這之間的間隔非常遠也非常近,對于信用卡管理程序以及銀行的資金安全都會產生巨大的危險。刑法中就對妨礙信用卡管理罪的這個方面進行了單獨的立法,規定在行為人使用虛假的身份信息領取信用卡時,同時犯了三個罪名,包括:偽造國家機關的印章和身份證以及信用卡管理罪。因為偽造印章和偽造身份證是有直接聯系的,所以偽造身份證罪則長為信用卡騙領的主要方面,因為騙取身份證和身份證的偽造之間有間接的聯系,所以刑法中就規定這種情況也妨礙信用卡管理罪為主.在定罪方面就要以行為人的行為意識對其判斷是否是牽連犯,若以牽連犯為主觀臆想,在懲罰的過程中刑法中這部分屬于牽連犯處斷原則。
四、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虛假信用卡的身份證領的信用卡
我國法律對于信用卡的規定是嚴禁出售,購買或為其他人使用。并且也不能夠為其他人提供購買或出售信用卡的條件,不能夠為其提供偽造信用卡和假身份證等辦理信用卡的信息。因為,上述的一切行為都會造成銀行對于信用卡管理的阻礙,影響到銀行資金的安全以及信用卡使用時的信息安全,損害我國金融管理的正常運行程序。信用卡的出售就是指行為人在持有偽造的或者以虛假身份證騙取來的信用卡有償的轉讓給其他消費受眾這種行為就是真正的貨幣與假信用卡之間的交易,也可以是假的信用卡和真實實物之間的交易購買。是持有偽造或騙取的假信用卡的行為人以虛假的身份對信用卡進行收購買進,包括空白信用卡,其他人不用的廢就信用卡等。利用這些偽造的,空白的,假的信用卡為其他人提供信用卡的無償使用。這種行為在刑法上都屬于對象犯。因此在妨礙信用卡犯罪方面,不論行為人是購買還是出售都違反了法律規定,但是在定罪時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為他人提供偽造的,空白的,虛假的信用卡時不論是在出售還是購買前都應該對偽造的信用卡信息以及來源進行清查,如果能夠證明行為人是偽造信用卡集團的成員,那么以上的發信用卡是犯罪行為就可以按照偽造金融票據的刑事責任追究,如果查無實際來源,則按方案信用卡管理罪進行追究。
五、結語
總之,刑法第177條中規定的相關司法解釋對于妨礙信用卡管理罪有明確的管理意義,并且對其行為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有利于國家對妨礙信用卡管理行為的正確理解和管理。
[ 參 考 文 獻 ]
[1]劉明祥.論信用卡詐騙罪[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02).
[2]張智輝.論刑法中的伴隨行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9(04).
[3]于英君.銀行信用卡犯罪的類型及定性研究[J].法學,1995(06).
[4]周仰虎,于英君.論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完善[J].法學,1996(09).
[5]劉華.信用卡犯罪中若干疑難問題探討[J].法學,19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