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機關偵查人員在進行現場勘查的時候,為掌握犯罪現場的相關情況,對犯罪的證據和線索進行全面收集,會按照法律規定,通過言語交流的方式,對犯罪現場以及周邊了解案件的受害者、目擊者以及相關知情人士進行訪問,以此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活動。偵查人員通過現場訪問的方式,能夠獲取與案件有關的線索,從而推動案件調查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公安機關;犯罪現場;訪問
中圖分類號:D91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161-02
作者簡介:李杰(1989-),男,四川瀘定人,在職研究生,任職于四川省新龍縣公安局,研究方向:刑事犯罪,偵查破案,技術偵查,現場勘驗。
本文對于公安機關犯罪現場的訪問工作展開了研究分析,探究了開展訪問工作的相關策略,以期對公安機關偵查人員的訪問工作能夠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現場訪問在偵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重要的案件線索
到達案發現場后,偵查人員把握住受害者以及目擊者對案件記憶較為清晰的時機,及時對其進行現場訪問,以最短的時間了解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人數、衣著裝扮、逃跑方向以及所乘的交通工具等,并以此為基礎確定抓獲犯罪分子的方案,為贓物控制、堵截等偵查措施提供參考。
(二)為勘驗范圍以及現場劃定提供依據
經過現場訪問,偵查人員能夠了解關于案件發生的時間、過程、犯罪分子活動范圍,以此為基礎確定公安機關的勘驗范圍以及勘驗重點。
(三)提供重要依據以便偵查人員偵破案件
經過現場勘查后,偵查人員獲得了與案件有關的材料,這些材料包括現場訪問材料以及勘驗材料。通過現場勘驗獲得的材料能夠為破案提供重要的依據,但僅憑這些材料是不夠的,而通過現場訪問,偵查人員能夠了解到一些關鍵的問題或現象,而這些問題或現象對于案件的偵破而言,往往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并折射出案件的真相
偵查人員到達案發現場后,面對的往往只是案發結果,要想偵破案件,就需要追根溯源,及時尋找關于案件的蛛絲馬跡,從而將案件的真相還原,調查處案發原因、犯罪分子的作案過程以及作案工具,對犯罪分子作案動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五)現場訪問為案情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據
現場訪問有著深入、重復以及全面的特征,且訪問的內容往往涉及很多方面,同時也會涉及很多的人員,這就意味著通過現場訪問的方式,偵查人員可以獲得很多關于案件的重要信息材料,這些信息材料的加工就是現場分析。現場分析屬于全面認識案情的一個理性階段,且需要以現場勘驗以及現場訪問為技術,如果沒有這兩者,現場分析便很難進行。由此可見,現場訪問為案情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二、犯罪現場訪問工作的現實問題
(一)很難找到訪問對象
案件發生后,往往會引來很多人的圍觀,而在偵查人員訪問的時候,圍觀者因擔心影響到自己,而采取逃避的態度,不配合公關機關的訪問工作。此外,雖然有時偵查人員能夠及時到達犯罪現場,現場群眾人數也很多,但很難找到關鍵目擊者。如果偵查人員抵達現場的時間較晚,更難找到相關的知情人士。
(二)知情者不愿接受訪問
偵查人員在找到目擊者之后,目擊者往往因各種原因而拒絕偵查人員的訪問。其原因可能是接受不了偵查人員的提問方式、目擊者和嫌疑人有一定的關系、擔心遭到報復。
(三)偵查人員與訪問對象存在交流障礙
很多知情人士愿意為公安機關提供與案件有關的信息,然而由于風俗習慣、地方口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偵查人員與訪問對象往往很難進行有效的交流。還有一部分知情人士接受訪問后,由于自身和案件有一定的厲害關系存在,不愿意將真實的案情說出來,甚至會偽造信息,對偵查人員進行誤導。
三、公安機關偵查人員進行現場訪問的注意事宜
(一)把握好時機,分清主次緩急
案件發生后的72小時內為破案的最佳時間。因此偵查人員要在案件發生后即刻前往案發現場,準確及時地對受害者、目擊者以及現場抓捕的嫌疑人進行訪問,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查訪問,了解與案件有關的信息,為案件的偵查指明方向,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綁架案件的犯罪現場往往不固定,在一個犯罪現場擋獲嫌疑人之后,其他犯罪現場存在的現實威脅可能并沒有消除,因此必須提高訪問效率,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這也是進行現場訪問的關鍵所在。
(二)注意訪問時的態度與技巧
現場訪問工作其實是和別人進行溝通的過程,要想確保訪問對象如實陳述,偵查人員在訪問的過程中,應本著實事求是、文明禮貌、耐心認真的工作態度,以獲取訪問對象的信任,從而積極配合訪問工作的開展。在對訪問對象進行提問的時候,應講究一定的訪問技巧。偵查人員不僅要保證提問內容與案件有關聯,還不能給訪問對象帶來不好的體驗;既要獲取到案發現場的真實情況,也不能將自己的訪問意圖暴露;掌握好說話的分寸,言語溫和。此外,訪問對象的心理特征、社會閱歷以及身份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訪問對象不同,所采取的訪問方式也應有所不同。比如對于老百姓,要進行親切的訪問,將距離感逐漸消除,使其打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顧慮。而對于社會上的閑雜人員,偵查人員要樹立起威嚴,為訪問的效果提供有效的保證。
(三)發揮現場痕跡物證的作用
偵查工作時效性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痕跡物可逝性的影響。所有事物都會經歷產生、持續、消亡的過程。同樣的,受害者、目擊者記憶中的案件信息也會逐漸變得模糊。偵查工作強調時效性,因此偵查人員應把握住分分秒秒,第一時間抵達犯罪現場,在現場沒有遭到破壞之前、痕跡物證較為明顯、群眾印象深刻、嫌疑人沒有逃遠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開展訪問工作。現場訪問并不只是單純的進行訪問,偵查人員還要對已收集到的痕跡物證進行充分的利用,做出初步推斷。例如,通過現場較留下的腳印,推斷作案人數、身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