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避免軍工企業合同糾紛,針對法律風險防范展開討論。首先介紹合同法律風險,明確其對于軍工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軍工企業合同的特點,最后從五個方面入手,提出防范合同法律風險的建議,以期能夠提高軍工企業風險防范水平。
關鍵詞:軍工企業;合同;法律風險;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189-02
作者簡介:郭小可,男,漢族,江蘇丹陽人,碩士,中國航空工業供銷上海有限公司,企業法律顧問,研究方向:民商法。
軍工企業簽訂合同,是其實現有效運用的重要環節,也是連接企業與客戶的紐帶。由此可見,合同對于軍工企業的重要性。但是,合同本身內容比較復雜,同時又涉及到相關法律,如果管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帶來法律風險。為了避免法律風險帶來的影響,需要構建完善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一、合同法律風險概述分析
所謂合同法律風險,即軍工企業與客戶簽訂合同,并且在合同履行效力、變更與轉讓、解除、終止期間,由于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合同內規定的條件,導致合同簽約一方或是雙方利益受損,從而帶來的影響[1]。軍工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利用有效的措施防范合同法律風險,將合同法律風險進行合理控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合同對于企業的影響。
二、軍工企業合同的特點
(一)數量多
軍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大量活動,相關交易均是以書面合同文本、附件的方式實現[2]。這樣一來,合同類型較多,且一些合同帶有持續性,這就體現出合同在數量方面的特征。
(二)金額大
軍工企業的主體項目是國家重大項目,且這些項目的涉及范圍極為廣泛,所使用的技術也相對較為繁瑣,且具有一定難度,期間要投入大量經費。
(三)時間長
因為軍工企業負責項目主要是以國家、國防項目為主,項目持續的過程比較久,期間包括前期項目論證、方案規劃、工程設計、項目定型交付,有時會多達數年。
(四)涉及部門及人員多
軍工企業內部組織的生產、經營、管理各項活動的有效進行,都是以合同為前提[3]。同時,軍工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所有工作人員均與合同有非常密切的聯系。
(五)保密性
因為軍工企業承接項目主要為國防重要項目,所以無論是生產還是研發,所有過程都要保密。尤其是簽訂的合同,軍工企業與客戶簽訂合同中涉及到的內容不能泄露,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三、合同法律風險防范主要策略
為了更好的防范合同法律風險,軍工企業必須要針對不同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保證所有風險都能夠提前發現,并且及時解決。合同法律風險防范的過程中,按照軍工企業合同管理所呈現的特征,選擇與企業合同法律風險相契合的管理模式,并且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合同管理制度與管理流程,使合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針對合同法律風險防范工作,下面提出五點建議。
(一)發揮總法律顧問制度核心作用
軍工企業面對合同法律風險,為了更好的防范,需要認識到企業內部總法律顧問制度的優勢,將其具備的核心作用發揮出來,通過總法律顧問引導企業法律事務部門實現統一管理。一般情況下企業采用的管理模式需要保證上下統一,所有管理方案要協調一致,采用這種縱向集中模式,發現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從企業的決策層開始,直到業務層結束,構建全方位覆蓋的法律風險防控鏈[4]。如此一來,企業內部的法律事務以及經營管理活動可以全面結合,同時也對各個部門合作進行協調,發揮軍工企業現有資源優勢。
關于總法律顧問制度的落實,有關部門專門發布了相關規定。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引導下,企業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整體目標,以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為方向,全面落實依法治理、依法經營以及依法管理這三項管理手段,提高軍工企業法治建設能力,實現法治文化建設一體化。在法律風險防范這一方面,需要重點發揮總法律顧問制度的作用,并且對其進行創新,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依法經營管理深入進行,提高法律管理水平。
(二)做好合同法律風險動態管理
軍工企業在合同方面面臨的法律風險必然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尤其是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展戰略、業務范疇的相繼完善,也直接影響到合同法律風險類型、性質與表現模式。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之后,軍工企業簽訂合同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會出現一些波動。合同法律風險一旦出現變化,會直接影響到風險防范機制的屬性,為其賦予動態性特點[5]。軍工企業現有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在實踐的過程中,主要是歸納已經發生過的合同法律風險,并且將風險偏好、風險點等信息全部記錄在防范機制中,并對今后軍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進行預測,持續性的評估風險,加強對重大風險點的關注,保證合同法律風險所采用的防范手段與管理方案與企業運營實際情況相符,從而滿足不同時期軍工企業的發展需求。
(三)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平臺建設
軍工企業運營過程中一旦出現法律風險,都是由法律事務部門負責管理,但是合同中所涉及到的各項活動則是由業務部門負責,若業務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夠深入,便會對風險控制效果造成影響[6]。所以,軍工企業為了能夠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風險,需要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創建信息平臺,將企業內部現有資源整合,使法律事務部門可以發揮互聯網優勢,在信息平臺中創建合同管理模塊,掌握企業和合同相關的所有工作進程,例如合同實施進度、已經審核的部門、合同條款修改情況、是否發生合同糾紛等。所以,不管合同數量多少、內容復雜程度如何、法律事務部門也可以全面掌握合同內容,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積極防控合同法律風險,更加高效的完成審批工作,從而節省合同管理環節的成本支出。例如,軍工企業在與客戶簽訂了合同之后,要將合同內容到上傳到管理系統中,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查閱合同信息,了解合同落實進度。企業技術人員要實時更新系統,尤其是合同管理模塊,按照新時期軍工企業發展需求完善合同管理模塊內容,充分掌握合同中的各項條款,以免后期出現合同糾紛。
(四)加大法律風險信息的管理
軍工企業需要對現有法律風險信息報告制度進行完善,以此做好法律風險信息的采集、傳輸。那么在完善制度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法律風險信息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承擔的職責,并且將其落實到各個部門中,以報告的形式加以體現。報告中要具體列出所有風險發生的基本模式,為相關部門準確識別法律風險提供幫助,按照法律風險法發生情況編制報告,及時通知相關工作人員。同時,還需要嚴格規定風險報告流程,提高法律風險信息管理規范性。為了保證法律風險信息制度落實效果,需要引入考核制度,針對相關行為的考核,獲取準確的法律風險信息,提前預估合同法律風險。如此一來,當掌握了法律風險之后,軍工企業內部的法律事務部門可以發揮自身在管理方面的作用,將風險信息及時處理,做好合同糾紛預防工作。
(五)做好合同保密管理
為了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風險,需要立足于其保密性特征,按照保密法規要求展開合同保密管理。第一,明確保密期。根據軍工企業在保密資格方面的要求,對于密級軍工項目,其保密期為10年,企業內部的核心涉密工作人員的脫密期為3年,重要涉密工作人員的脫密期為2年,而一般涉密工作人員的脫密期僅為1年;第二,選擇合適的密級載體。軍工企業的密集載體比較多元化,例如技術方案、結構與電路設計、信息軟件、實驗數據與結果、合同協議等;第三,泄密范圍界定。軍工企業進行合同保密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不能向軍工企業要求涉密人員之外的人員泄露密級載體信息;不能為他人提供軍工項目專業技術應用方面的幫助;不能允許其他人了解技術應用以及項目生產流程;不能將甲方技術轉讓與使用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軍工企業在合同法律風險防范方面,必須要轉變管理觀念,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發揮相關機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則要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合同管理與風險防范水平,為今后軍工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
[ 參 考 文 獻 ]
[1]張麗霞.關于構建軍工企業集團應收賬款風險控制體系的現實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9(06):60-62.
[2]齊蘊蕾.軍工科研事業單位事業部內控管理的主要風險控制環節[J].財會學習,2018(32):251+253.
[3]付興,鄭紹鈺,張文鵬.我國軍工企業融資創新路徑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0):133.
[4]郭嘯.基于ERP模式下軍工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與防范[J].東方企業文化,2018(S2):159.
[5]王洪娟.淺談營改增后軍工企業的增值稅籌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1):162-163.
[6]嚴劍峰.國外政府或軍方管控民營軍工企業的工具選擇與制度建設[J].國防科技工業,2017(0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