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產黨宣言》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文本載體,其影響久遠,蘊含的基本原理與精神實質,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定準了方向,提供了中國共產黨發展的科學方法論,是中國共產黨完善自身發展的強大精神武器。重讀經典,把握內涵,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增強黨性、升華愛黨愛國愛人民情感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中國共產黨;意義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234-03
作者簡介:王璐璐(1992-),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內蒙古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
《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作為無產階級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全面系統地闡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一般規律,論述了共產黨基本特征。1848年2月在倫敦首次發行后,借助工人運動,迅速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影響至世界各地,為無產階級運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正如恩格斯所言:“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1]中國共產黨正是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中國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偉大轉變,成為了由最初的13名黨員發展壯大到現今超過9000萬名黨員大黨,開創了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促使中華民族向實現偉大復興奮發拼搏。沒有《宣言》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它是給予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源頭活水,也是中國共產黨一路發展壯大不斷完善自身的重要精神武器;同時,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中走出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正是《宣言》在時代中的最好體現,二者相互成就,即一脈相承又發展創新。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宣言》為根本遵循,牢記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以人民為中心,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
一、《宣言》為中國共產黨定準了發展的方向
《宣言》作為無產階級的宣講書,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明確指出了共產黨的性質、歷史使命和革命路線。首先,就共產黨的性質來說,《宣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運用兩個“絕大多數”詮釋了共產黨人始終是和無產階級在一起的理論事實,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革命戰友,并且是最好的領導者。“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其次,就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來說,《宣言》公開指出,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同以往的政黨最大的不同,先進的共產黨人以明確的目標以解放全人類為目標,消滅資產階級的所有制,消滅社會產品的私人占有,徹底改變社會產品的屬性。并且分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是始終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會爆發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并且,隨著生產社會化的不斷擴展,無產階級的發展壯大是資本主義發展必然帶來的結果,所有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自身的掘墓人-無產者。于是得出結論,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替代。最后,就共產黨的革命路線來說,《宣言》深刻闡釋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道路和發展策略,指出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就是“聯合的行動,至少是個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1]表明了無產階級運動是一個世界性的運動。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在書中指出,就形式來說,無產階級要實現共產主義最初的斗爭是要反對本國的資產階級統治,即必須取得政治統治。無產階級只有在贏得本國資產階級的勝利的基礎上,才能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打下基礎,早日實現人類解放。歷史的發展也證實了馬克思恩格斯戰略思想的科學性和正確性,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最先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變為現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掀起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浪潮,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作出了最先進的現實典范。
《宣言》科學地闡釋了共產黨的性質,明晰的詮釋如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心。如撥云見日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指路明燈。中國共產黨在《宣言》精神的指導下,于1921年宣告成立。并在中共一大的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綱》作為彰顯中國共產黨走什么路、為什么人的宣講稿。翻看《黨綱》,與《宣言》有著緊密的聯系。主要體現在,綱領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名稱、性質、任務,這些與《宣言》的主要思想存在一致性。在一大的會議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社會革命等內容,為黨章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礎。這些內容大多是按照《宣言》的思想指導下制定的,符合《宣言》所闡釋的基本原理-無產階級代表了新的生產力,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沒有任何私有財產,處于社會的最下層,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只有使整個社會擺脫階級劃分,才能爭得自身解放。這份綱領充分表現出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新型革命政黨,為中國革命帶來了新的希望。實踐和歷史也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革命性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宣言》精準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那就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黨的最高綱領。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共產主義,分階段、分國情劃定歷史使命,充分運用《宣言》精神指導中國革命、改革、建設。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作為原則,結合國家現實,中國共產黨人確定了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黨的最高綱領和實現民族獨立的黨的最低綱領,中國要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必須要先實現民族獨立,即黨的最低綱領。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以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使命的毛澤東思想,為中國革命點燃了希望之火;為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共產黨發揮思維,主動創新,使用“和平贖買”方式,實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個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的政治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一針見血的指出經濟生產在社會發展中重要性作用,中國共產黨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實行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并在摸索前進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定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三步走”戰略,為中國未來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制定了方案,也為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提供了典型的示范。先進的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真理性的指導下,創造性的形成了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又符合實際的思想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發展,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深刻分析了社會形勢,科學地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2]的判斷,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的發展明確了奮斗的方向。
《宣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路線。在長期的奮斗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作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重要保障,提出的”統一戰線”正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實行踏實穩重的人民革命路線。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發揚先輩精神,高度重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踏實做好群眾路線與黨的政治、思想、組織方面的緊密結合,貫穿的黨的各項事業發展。在政治上,提出“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這方面的思想,提出黨群關系是最根本的政治問題,并將“三個代表”思想同群眾路線相結合。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群眾路線與新形勢下中國的發展相結合,強調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這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的最新群眾路線的指導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明確提出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全黨上下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九十八載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始終奮勇前行,在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指導下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由弱小青澀發展壯大到一個有著成熟理論體系、帶領14億中國人不斷前進的世界性政黨。中國共產黨正是對《宣言》精神的深入解讀下不斷自身革新,才能使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找到了更加光明的未來方向。
二、《宣言》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宣言》之所以能夠成為對人類社會變革和思想革命影響深遠的世界性著作之一,不僅是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更是因為《宣言》中蘊含的科學的方法論是能夠指導實踐的最有效的方法。《宣言》自誕生之日起,其內在精神和方法論就作為指導各國無產階級運動的思想精髓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著作,全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指出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科學的闡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發展,肯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自身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預示了資本主義必然被共產主義替代的命運。翻看《宣言》,馬克思恩格斯以簡單精煉的言語,揭示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體現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等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而實事求是則是《宣言》中最能夠代表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科學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同時也指出這些原則就其實際運用來說有些過時,看似矛盾,但正是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饋理論,正是以這種實事求是的方法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將《宣言》中描繪的自由而又全面發展的聯合體作為黨的最高綱領,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作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偉大判定。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走出了具有鮮明特征的中國道路和具有指導意義的中國理論。同時,中國避免了蘇聯社會主義破滅的悲劇,在世界的東方,開辟出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新發展道路,為國際共產主義發展注入了新鮮的理念。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發展日新月異、百業興旺。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一定會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規劃穩步前進,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黨加強思想建設的重要參照
重溫經典,不僅僅是厘清經典的脈絡,更是要深層次的挖掘經典中能夠指引自身發展的重要精神參照。中國共產黨重溫《宣言》,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性和實踐性,提高共產黨人學以致用的能力,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源動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這個初心與《宣言》的精神一脈相承又符合中國實際。為秉持初心不改,中國共產黨人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不忘加強思想建設,不斷提高共產黨員的黨性。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3]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抓黨性、記黨章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全黨范圍內,實行全面從嚴治黨,嚴懲不作為濫作為,維護了黨中央權威,在全黨范圍內增強了四個意識。先后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加強了黨內的制度組織建設,引導全體黨員修正黨性,緊密團結,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再出發。同時,中國共產黨重視理想信念的建設,教育引導共產黨員牢記黨的宗旨,維護黨的章程,樹立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和努力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開拓者實踐者。
[ 參 考 文 獻 ]
[1]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
[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