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
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每天都在不斷升級中。氣候變化、海洋中的塑料廢物和酸雨都可以追溯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事實上,不僅僅是人類,地球上的動物們也參與了這個過程。比如下面這五種生物體就以奇怪的方式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鸚鵡魚制造了沙灘?
鸚鵡魚生活在熱帶珊瑚礁叢中,有它們存在的地方通常都有大片漂亮的白色沙灘,因此也造就了許多熱門的熱帶海灘度假勝地。
這種有趣的魚會用尖尖的嘴和平齒把珊瑚礁咬爛、粉碎,并從中得到食物。珊瑚中的有機物質被鸚鵡魚消化掉,但其中較硬的無機物質便以沙子形式從魚體中排出。
研究人員發現,一只成年的大型鸚鵡魚每年可能會產生約380公斤的沙子。所以,當數以百萬計的鸚鵡魚穿過珊瑚叢時,才能呈現出這么大片的白色海灘。
☆“動物放屁”讓全球變暖?
瑞典科學家發現,貝類的腸胃脹氣也一樣在促進氣候的變化。比如蛤蜊會釋放含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氣體,這種氣體正是治理全球變暖的有效因素。你可能想象不到,甲烷的另一個重要來源竟是白蟻。它們的消化系統每年也可能生產二千萬噸甲烷。
因此,一些科學家正在建立一個關于“動物放屁”的數據庫,研究動物們與氣候變化問題之間的關系。
☆蚊子改變了南極土壤?
南極為什么會變暖?除了人類活動的影響,動物也一樣在產生影響。比如南喬治亞島是南大西洋的一個島嶼,島上一種本土的蚊子,正是它們的生活方式導致一些有機物迅速地死亡,尸體便將營養物質重新迅速地回歸生態系統。現在,它們已經被人類帶到了南極。
南極原本有一個活動力非常緩慢、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可長期將營養物質滯留在土壤中。但這種蚊子的到來,也開始改變南極的土壤。只是這種過程肯定會很漫長,還有待長期地觀察。
☆狼改變了河流?
一直以來,狼都是北半球的掠食者。直到它們開始威脅到人類的農場,人類便開始追捕它們,有意將它們趕盡殺絕。但狼群在1995年被重新引進美國黃石公園,因為這個以大麋鹿為主角的公園突然發現,它們需要一個捕食者。研究人員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現公園的生態系統有了一些變化,比如狼的引入改變了河流的存在狀況——事實上,麋鹿一直在吃樹葉,包括小樹苗。因此,河流兩岸的樹林變稀薄了,沒有了樹木的根系保護,河床兩岸變得更容易崩塌。但隨著狼的引入,樹林又開始重新發展起來,現在有大片樹林的河岸已開始變得越來越結實、漂亮。
☆猛犸之死成就了大片森林?
猛犸象的名字所暗示的是“龐大的生物”。它們體型如此之大,對環境影響自然也很大。研究人員通過追蹤糞便,能夠清楚知道動物們的生活軌跡,并發現它們導致的環境變化。比如猛犸象的死亡如何造就了全球范圍內廣闊的森林。
一項研究表明,沒有猛犸象的森林可能會將地球溫度升高0.2℃。因為樹木比草地更高,它們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并保留更多的熱量。而地球變暖,也讓森林資源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