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生
近日,業內流傳一個說法,稱有關部門正在會簽不允許西醫開中成藥的文件。西醫沒系統學過中醫就不能開中藥嗎?中醫專家稱,辨證論治是中醫最基本的用藥準則,可以正確運用中藥,保證用藥安全。反之就是濫用中藥,會出現用藥安全問題。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副院長高翔列舉出了不安全用藥的五個表現。
不安全用藥表現之一:不懂辨證
在臨床用藥中,有些西醫往往不區分感冒的證型,不論風寒、風熱感冒,簡單地認為感冒都可以使用抗病毒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中成藥治療,卻不知對于風寒感冒的病人使用此類辛涼解表劑只會加重病情。
如此草率地使用中成藥,勢必擾亂患者身體的陰陽平衡。不僅造成誤治,還延誤病情,甚至會增加新的疾病。
不安全用藥表現之二:不懂用藥禁忌
中醫治療疾病,在使用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時,要考慮用藥禁忌,如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時的飲食禁忌等。
藥性峻烈和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藥聯合使用,會導致毒性成分的疊加,后果非常嚴重。例如:將附子理中丸和天麻丸合用,附子的含量疊加。而附子的用量有嚴格的要求,毒性藥物含量疊加使用后,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更壞的結果。
不安全用藥表現之三:治標不治本
中醫根據病情治療上做到治病求本,在治療過程中常有標本主次的不同,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
過敏性鼻炎中醫認為本病是以臟腑虛弱為本。而西醫在治療過程中只是選擇緩解鼻癢、鼻塞、流鼻涕等癥狀的中成藥如通竅鼻炎片或蒼耳子鼻炎滴丸等,又因復發率較高,有時長時間使用此類中成藥,卻并未通過調理腸胃功能、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從本質上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強其免疫力。
不安全用藥表現之四:濫用補益藥
在使用補益藥時,并未對患者的體質進行區分,用藥時簡單地根據說明書來確定適應證。諸如六味地黃丸是被濫用較多的中成藥之一。
補益藥分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陽藥等,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或體質特征進行選用。六味地黃丸主要用于滋補腎陰,除此之外,其他疾病服用六味地黃丸需要辨別體質后再使用。
六味地黃丸含有滋膩的熟地,會阻礙脾的運化發揮。腎陽虛或濕氣重的病人長時間使用六味地黃丸,會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腸胃功能越來越弱,越吃越虛。因此濕氣重或腎陽虛的病人并不適合。
不安全用藥表現之五:超劑量使用
中醫治病講究“中病即止”,即不要治之太過,不要超劑量用藥。
沒有先對婦女的體質進行辨證,不論體寒體熱,對于慢性的婦科炎癥長時間單一使用婦炎消膠囊、婦科千金片等清熱劑,這無異于長期使用抗生素,加劇婦女體寒的情況。
人們對中藥有兩種錯誤認識:一是認為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中藥比西藥好,毒副作用小”。另一種認為中藥是洪水猛獸,因為一些中草藥不良反應的案例而全盤否定中醫藥。這兩種觀點是人們對中藥安全性的偏頗認識,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