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這次中美雙方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是一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協議,其中《食品和農產品貿易》章節集中體現了雙方在農業領域的關注。這個協議的實施,首先將有利于擴大中國的農產品對美國的出口,因為中國每年對美國的農產品出口量也很大。此外,美方還同意公布中國的香梨、柑橘、鮮棗輸美監管通報程序,允許這些產品向美國出口,并在協議中就盡快解除中國輸美水產品自動扣留等作出了積極承諾。這其中有些問題已經談了十多年了,這次終于有了實質性突破,這些成果將會對我們相關產品的輸美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我國農業行業擴大對美國的出口,為我國農民和產業界爭取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取消關稅是中方在經貿磋商中的核心關切,雙方就此問題達成了一致。隨著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美方已經承諾將取消部分對華擬加征和已加征的關稅,并且會加大對中國輸美產品關稅豁免的力度,推動加征關稅的趨勢,從上升趨勢轉向下降趨勢,這是個承諾,是肯定的。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中國是美國的重要出口市場,擴大中美貿易合作對美國同樣具有積極意義。需要強調的是,擴大貿易合作必須基于市場化原則和WTO規則,美方需要保障供給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價格競爭力、滿足中國相關監管要求。中美兩國都是市場經濟國家,中國的市場空間在這里,只要美國的產品和服務適銷對路,能夠滿足中國老百姓的需求,擴大自美進口也是我們樂意看到的。同時,中國國內市場龐大,對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歡迎各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平等競爭,擴大中美貿易合作不會影響其他貿易伙伴的利益。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達成經貿協議有利于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在經貿、投資、金融市場等方面產生積極效應。本協議總體上符合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協議相關內容的落實,將有助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市場準入,更好維護包括外國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在華合法權益,也有利于保護中方企業在對美經貿活動中的合法權益。
11月我國官方外匯儲備30955.91億美元,環比減少95.7億美元,我們認為,主要體現的是歐元、日元相對美元貶值及美債收益率上行等估值因素影響,我國國際收支仍然維持基本平衡。11月5日人民幣匯率日內收復7整數關口,11月8日收于6.989,但11月后期繼續波動走貶,符合我們此前的判斷,即在中美已加征關稅尚未取消之前,人民幣匯率即使升值空間也較為有限,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短期主要受中美貿易摩擦形勢的事件性因素影響,因此,仍存不確定性,短期重點關注12月15日即將加征關稅是否取消或延后。預計2020年上半年黃金走勢偏震蕩,但長期仍有積極表現。
——摘自華泰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報告

(聲明:本期老帝專欄未在雜志呈現,詳見“紅刊財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