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四季度以來,大盤表現雖然平平,但市場中小的熱點仍在不斷切換,機構資金也在積極調倉換股。以反映國內機構資金動向的營業部機構席位交易數據看,有142家公司獲得了國內機構資金的青睞,從行業特征看,這些被看好的個股大多屬于科技和醫藥類公司。而相比國內機構的選股思路,代表著除QFII以外其他外資態度的北上資金除了不斷用核心資產墊倉底外,其也在積極增持績優成長股。
A股市場中,投資者一直對上市公司股東戶數的變動情況非常關注,很多時候,股東戶數的減少反映了在該股上的資金持股籌碼漸趨集中,體現出機構等大資金對相關公司的青睞和加倉,由此股價往往會出現異動。截至12月12日,兩市有641家公司公告了三季度末之后的股東戶數變化,剔除四季度以來股本發生過變動的公司,對比三季度末的股東戶數數據,有330家公司在四季度中股東戶數有所減少,壹網壹創、中潛股份、博濟醫藥、億緯鋰能、雙匯發展等12家公司最新的股東戶數減少幅度甚至超過了20%。
結合四季度以來營業部的交易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看到期間共有348家公司的買賣席位上出現了機構席位身影,其中有142家公司獲得了機構凈買入,其中就包括了上述股東戶數出現減少的壹網壹創、億緯鋰能、雙匯發展等個股。除了剛剛登陸二級市場被機構資金大幅建倉的次新股壹網壹創外,機構身影在10月29日、11月5日于雙匯發展的交易席位中共出現了8次,其中有4次為買入。從買賣金額變化看,機構四季度共對雙匯發展進行了1.15億元的凈買入。事實上,機構對雙匯發展的增持從其股東戶數的變動上也是有所體現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雙匯發展的股東戶數為7.09萬戶,而在11月10日、20日、29日和12月10日公布的股東戶數上,先后變為6.07萬戶、5.81萬戶、5.55萬戶和5.69萬戶,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雙匯發展的股東戶數快速縮減了21.6%,區間股價最高漲幅曾超過了25%。

同樣在四季度被機構增持的北方華創,營業部機構席位數據也顯示機構對其凈買入了8410萬元。與雙匯發展類似,北方華創四季度以來也是四次更新了股東戶數的變動情況,以11月29日最新公布的3.44萬戶對比三季度末的3.89萬戶,縮減幅度達到了11.5%,而正是機構積極增持,在股價表現上,其四季度最大漲幅超過了35%。
觀察四季度被機構資金增持的公司,可以發現,科技和醫藥類公司是機構投資者青睞度最高的板塊,349家機構凈買入公司中,電子類公司的家數多達53家,計算機股有51家公司,另外,醫藥類公司中也有36家,三大行業獲得機構青睞的公司占全部機構增持公司比重的40.11%。其中,電子半導體材料公司北方華創、集成電路公司圣邦股份、華天科技、軟件開發公司博思軟件、醫療器械公司迪安診斷、化學藥公司奧翔藥業等,不僅在四季度獲得機構資金較大金額的凈買入,且股價也有一定異動。
除了機構席位體現出的變化外,機構投資者的調研情況也反映出其關注度同樣是更為集中在科技和醫藥生物領域。調研數據顯示,四季度至今,機構投資者共對556家A股公司進行了調研,行業內涉及公司家數最多的即為電子板塊,共計71家,其次是醫藥生物類公司,合計有55家,而計算板塊也有51家公司被機構調研。以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進行統計,機構“圍觀”度最高的前5家公司中,有3家是來自電子板塊,分別為大華股份、海康威視、歌爾股份,而另外兩家則是來自計算機板塊的廣聯達和醫藥板塊的樂普醫療。
在近期,因5G下游最大的應用端消費電子上游晶圓體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再疊加明年華為、蘋果各類終端新品推出,包括半導體、無線耳機、光學在內的消費電子板塊2020年業績增長確定性顯著增強,使得機構在今年年末時對上述行業的績優公司搶籌現象明顯。12月份以來,截至12月12日,電子板塊已累計上漲了7.11%,而計算機板塊也累計上漲6.33%。
對于2020年的市場判斷,東方基金的基金經理蔣茜謹慎中抱有樂觀,其在最新發布的投研月報中明確表示,今年是5G建設伊始之年,5G時代即將開啟,技術革新驅動產業變化將帶來投資機會,消費電子產業鏈、后5G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是其看好的方向。
相較科技股活躍表現,醫藥行業近期的表現就較為平庸了,12月以來,0.05%的行業漲幅僅優于農林牧漁板塊。眾所周知,醫藥行業是高度政策敏感的行業,其在11月中下旬出現的回調除了板塊前期累計漲幅偏高,還與第二批帶量采購提上日程有著直接關系。記者采訪到的多位私募人員表示,從基本面看,醫藥龍頭公司業績依然預期良好,行業政策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醫藥龍頭當前的估值處于相對高位,但研發投入、行業地位和優勢也是明顯更高,在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下,經過本輪調整后適度消化估值,預期醫藥優質公司仍會重新走出上漲行情。
觀察還發現,四季度機構資金凈買入的公司,除了行業上扎堆科技、醫藥外,標的公司的基本面也是其重點關注的標準,多數公司成長性明顯優異。以四季度以來機構資金凈買入了6654.41萬元的夢網集團為例,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完成了1.82億元,較2018年同期實現19.47%的增長。目前,該公司提前于年報公布了全年業績預告,全年歸母凈利潤預計完成3.35億元~5億元,年報凈利潤增速有望達到326.37%~536.37%。分析其年報業績預期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其通信業務發展勢頭良好,移動通信企業信息業務量全年預計實現約70%左右的增長。同時,新業務在逐步投入商用后,形成了一定業務規模和利潤。另外,統計數據還顯示,不僅國內資金對其凈買入,外資在四季度也對其提升了持倉比重,以9月30日的深股通持倉情況統計,北上資金當時共持有公司股份882.588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本比重的1.38%,而至12月11日的最新數據時,北上資金通過深股通持有其股份已經增至2064.64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本的比重提升至3.12%。
類似的公司還有帝歐家居,從營業部機構席位交易數據統計,四季度以來,機構對其凈買入了1385.33萬元,而觀察同期外資的持倉情況顯示,北上資金也對其提升了持倉比重,相比三季度末北上資金持有公司股份459.34萬股、持股比例為2.27%,最新的持倉情況是持股471.31萬股、占公司流通股本2.48%。觀察該公司的業績成長性,其在前三個季度完成57.17%的凈利潤增速后,全年業績仍預期增長45%~55%,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公司在自營工程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零售業務持續增長。
統計北上資金近期的資金動向,可以發現自11月14日以來,其無視A股的調整,截至目前已經連續21個交易日加倉A股,累計買入了736億元。在持倉上,一方面,除了不斷用貴州茅臺、格力電器、恒瑞醫藥、中國平安等核心資產墊底,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加倉一些盤子相對偏小的科技股、醫藥股。如電子印制電路板公司奧士康,11月14日時,北上資金持有其股份還占公司流通股本比重的4.01%,可等到12月11日時,持倉比例已快速提升至7.68%。醫藥類公司益豐藥房,北上資金對其最新的持股比重也較11月14日提升了1.61%。與此同時,韋爾股份、億聯網絡、精測電子、泛微網絡、新國都、金域醫學等公司,在近期均獲得了北上資金的增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