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禮
近期大盤頂住大盤銀行股上市和外圍因素波動兩大壓力,上證指數罕見走出了底部“八連陽”。在12月初回補了8月26日跳空缺口2870點后,上證指數在2850點和年線附近獲得有力支撐,市場的韌性和底氣開始顯現。在此輪調整期間,沉寂許久的周期股一度集體躁動,但市場風格的切換并不算成功。與此同時,筆者觀察到歲末的A股市場開始呈現出三大新變化,或許對我們2020年的投資會有所啟發,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科技股投資風生水起,成為行情的主流熱點之一。在經歷過高位科技股調整風波后,市場資金重新選擇擁抱科技股,尤其是其中的消費電子分支。回望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伴隨著一個重要里程碑事件,那就是5G牌照的正式商用落地。與過往A股歷史上科技股行情單純炒概念不同,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有了更多的業績底色。隨著5G從夢想走進現實,從通信網絡的建設維護,到5G手機終端換機潮,再到以云計算,VR,4K高清,無人駕駛等代表的5G應用落地,這是一條市場規模高達數萬億的龐大上下游產業鏈。在5G浪潮的賦能下,科技股成為市場資金的寵兒,因為不僅有仰望星空的想象空間,還有腳踏實地的良好業績。以今年消費電子PCB分支的滬電股份舉例,伴隨著其股價走牛的正是不斷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增長。近期市場資金再次順藤摸瓜,鎖定消費電子里的兩大分支:聲學TWS耳機和光學TOF及屏下指紋識別,正是上述邏輯和思路的延續。當然以漫步者為代表的相關個股能否持續走牛,還需要經受業績的考驗。
其次,科創板出現底部集體異動,在持續低迷調整了近5個月后,上演了久違的冬日激情。這次的導火索是: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推出了首份科創板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市場對此次并購重組的反應是熱烈的,華興源創成為科創板首只連板股票。在上交所發布科創板重大資產重組新規后不久,華興源創搶食頭啖湯的背后,一方面展現了科創板速度;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科創板公司對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渴望。科創板公司大多數處于成長期,普遍規模較小,加上其身上鮮明的科創屬性,如果能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進行高質量的兼并收購,是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再加上經過近幾個月的價值回歸之路,科創板公司的股票大多處于相對低位,估值也漸趨合理,是進行資本運作的較好時間窗口。當然,一定要注意盡量避免2014-2015年創業板上市公司“三高”并購的前車之鑒。
再次,部分消費股或暫失彈性。本輪消費股的大牛市始于2016年熔斷之后,經過了長達3年的持續上漲,消費股的長牛邏輯逐漸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一些消費白馬股的估值在今天也不再便宜,比如50多倍PE的醬油,30多倍PE的白酒。消費股在這3年中,可以說已經走過了價值低估的階段。當然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這些品種因為是A股里的核心資產,也許并不會馬上有多大調整幅度,但是從估值和預期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股價彈性已經大不如前。此外,展望2020年行情,隨著豬肉價格見頂回落,CPI會進入下降通道,而這對于食品飲料類的公司也不是一個友好的環境。
總結:風起于青萍之末,站在12月份這個新舊交替的敏感時點,通過觀察分析近期市場出現的三大新變化,或許我們可以從中一窺2020年A股市場的投資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