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曼然
價值投資者在做投資的時候,是需要很多階段的,成長股投資也需要漫長的過程,我認為,成長股投資至少需要三個步驟:
第一步:耐心觀察期。投資者需要持續觀察目標公司,進行資料的收集和確定性的研究。我在買入一家公司之前,首先要對公司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不限于公司的產品、管理層、市場情況、戰略分析等,從而進行資料篩選,并不斷地進行動態觀察和跟蹤,最后再進行確定性的研究,去提高交易的可行性。
第二步:戰略投資期。投資者可以先嘗試小倉位的跟蹤,這也是我投資股票的習慣。投資者在剛開始研究某只股票時可能會越研究越喜歡,此時不能直接買大倉位,要先買小倉位,買了以后就有了持續觀察的動力,如果各方面符合預期的話再繼續買,不符合預期就留著,這是一個過渡階段。戰略投資期是從1%或幾百股的小倉位開始,然后逐漸加倉,在合適的時機再重倉,這一定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整個過程甚至長達幾年。
第三步:耐心等待期。我個人習慣在左側、低價布局,而不是在目標公司已經成長為大白馬之后再布局。我們在左側布局時,股價還沒有正式漲起來,但由于我們在布局之前已經很深入地研究過這家公司,所以即便布局以后股價沒有很快上漲,也不會心慌。價值投資者對股價的短期正常波動不會過分關注,我們關注的是這家公司能否在未來十年,或者至少三至五年的時間周期里具有投資價值。
參考上面的三個步驟,現在階段對我們來說就是觀察期,如果考慮戰略買入的話,低位的成長股上漲前很可能需要一至兩年的等待期。按照從小倉位買到大倉位的經驗,我們在片仔癀和云南白藥上賺了大錢,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買完這兩只股票后,都趕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時候,壞事情也能變成好事情,當時我們剛建倉就遇上金融危機,沒辦法就只能不斷地補倉,補到最后倉位越來越重,就一直持有。涪陵榨菜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最早在本刊開始提到涪陵榨菜時是在2013年,回看過去,涪陵榨菜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坐了好幾波過山車,都給了我們補倉位的機會。大家都對洽洽食品很熟悉,洽洽食品從2013年到2017年折騰多年,現在終于走強了。我經常在微博上也說,我們沒有重倉參與洽洽食品,只是有一點小倉位。其實這些股票可以看做一個組合,股票組合里有的個股漲10倍,也有的漲1倍,甚至還有不漲的,但組合的平均收益可觀就可以了。
投資就是這樣,沒有人會是神仙,買的股票都是片仔癀和貴州茅臺,而且就算是買了貴州茅臺的人,如果不是在2003年的最低點買,而是在2010年至2012年買入的,到2013年時都還賠錢呢。股票大部分時間都是下跌的,只有一小部分時間上漲,甚至有些股票永遠都漲不起來,所以股票能否漲起來很關鍵,這就得看它具不具備長期的成長性了。
現在的好處是,股市正處在低位,投資者在這個時候買入股票可能不需要經歷那么長期的煎熬,該跌10塊錢的股票,可能現在至少已經跌了9塊7、9塊8了,再往下就沒什么空間了。我們之前說過的好多品種,都是從高位幾十塊錢跌到幾塊錢,可能這種股票在幾塊錢時依然處在下降通道里,可能還會再折騰些,但是畢竟大風險已經過去了,投資者在這個時候就不需要再煎熬了。我記得我們買片仔癀的時候,是在2007年的最高價45塊錢附近(股價不復權),2008年一轉眼股價最低就跌到15塊錢。片仔癀還是有成長性的,否則2007年的45塊錢可能就是股價高位了。對比而言,片仔癀能再成長起來,可能中石油就解不了套,公司與公司的差別也就體現出來了。好公司永遠比好價錢更重要。
我們說過,要在富礦里淘金。巴菲特一直倡導大家去買美國的指數基金,因為美國99%的投資人都跑不贏指數,連巴菲特跑贏指數都費勁。如果投資者能夠在幾十年前買一只醫藥股,比如諾和諾德、強生、輝瑞、默克、禮來,這些公司的漲幅可以超過標普幾十倍。在美國,普通投資者和機構很難跑贏標普指數,但是如果投資者要是提早買入了醫藥龍頭股,就能跑贏市場99.99%的人,所以說,投資要學會在富礦里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