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婧
(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選擇高職舞蹈專業的學生往往都是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即使存在一部分的藝考生,其在專業程度和舞蹈基礎上就遠遠不足,只有極少一部分是來自中等藝術專業學校的,這樣就導致了舞蹈專業的學生很多都是零基礎,他們還沒有完全樹立舞蹈專業意識。同時,由于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大都經歷高考等,即使小時候學習過舞蹈,進行過身體的訓練,隨著越來越大,身體僵硬度越來越高,肌肉能力和柔韌性都遠遠達不到舞蹈專業的要求,更何況有更多的學生是從未接受過相關的訓練和教育,完全沒有舞蹈基礎和身體基礎,使得教學進度不統一,這無疑加大了高職舞蹈教學的難度。另外,根據我國的教育政策,我國的高職院校是獨立的辦學實體,而民辦高職則更是完全依賴于學生所繳納的學費進行學校的工作運轉,這意味著學生就是學校的收入來源,如果沒有達到學校要求的學生數量,即生源不夠,那么學校就無法辦下去。但是,就現實情況而言,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仍然對高職院校有所偏見,很多時候會出現高職“零志愿”“零投檔”的現象,于是高職院校為了能保證生源,就會讓許多高中教師誘導學生填報這些院校的志愿,致使很多學生不是自愿加入舞蹈專業,就會加劇高職舞蹈專業的生源質量降低。
由于舞蹈教學的學生本身情況不同,基礎不同,對于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而言,前期的基礎知識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尤為辛苦,無論是在身體的軟開度還是在肌肉柔韌度上都較差,再加上有些學生本身就對舞蹈專業不感興趣,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和辛苦,很容易打擊這方面學生的自信心,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對于已經有扎實的舞蹈基礎的學生而言,由于教學進度是統一的,前期更主要是為學生打下舞蹈基礎,這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較為輕松,因此很多學生往往會忽視這方面的重新練習,甚至會產生自傲而怠慢學習的態度和情緒,使得自己的舞蹈水平無法提升,最后依然達不到應該有的教學效果。
由于高職教學環境和學生素質等多方面原因,高職舞蹈教師的教學也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例如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前期教學準備不夠用心,教學內容流于形式化或者過于老套,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轉變,不能夠加入創新元素和流行元素,還是師生互動仍然不夠充分,不注重課后的練習等。并且,很多高職舞蹈專業的教師通常偏向于舞蹈理論的學習,真正能夠進行舞蹈訓練的機會不多,并且這種傳統的刻板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對舞蹈專業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下降。
舞蹈專業是需要讓學生不斷學習和模仿教師的,在日常的舞蹈訓練中與教師接觸的機會和實踐也會比一般理論專業接觸教師的機會要多,因此,師生必須要建立良好的關系,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完成好舞蹈專業的學業,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傳統教學中,很多舞蹈教師并沒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也沒有意識到學生是教學和學習的主體,仍然將自身定位在權威和控制者的地位,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的角色,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而在真正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互相關愛、平等、互相尊重的,教師作為引導者,只在教授知識和啟發學生上下功夫,注重引導學生的潛能和能力,讓他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學生要敢于發言,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讓教師能夠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向,還要能夠指出老師的不足之處,這些都需要教師要能夠尊重和理解學生,將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想要讓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要以學生為本。教師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由于舞蹈專業的學生有一部分是零基礎,一部分是有基礎的,學生的差異較大,進行統一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全體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并且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差別教學,讓學生都能夠進步;其次,舞蹈教師本身要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和舞蹈能力,還要將舞蹈教材進行全方位的理解,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要時刻謹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勇于參與課堂教學,積極討論或者展現自己,激活教學氛圍,讓學生對舞蹈逐漸產生興趣,對舞蹈有探索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科技的發展和普及,教育領域也適時作出發展,積極應用互聯網開發出“微課”“慕課”“愛課程”等一系列課堂教學的輔助軟件,事實證明,這些軟件的確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受到各大高校的歡迎。同樣,高職舞蹈專業教學也可以應用這些學習軟件進行教學,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軟件中播放音頻的功能,將一些經典的舞蹈動作放置在軟件中讓學生自主觀看學習,還可以將課堂上學習的基礎動作分解放在網上,讓學生在課后也可以自己復習,加固基礎知識;同時,軟件都會配有討論的模塊,可以讓學生在里面大膽討論,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心得,將自己學習中的困惑告訴老師,教師也可以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并且根據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向,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
這句話,顧名思義,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處于平等的、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舞蹈教學的互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師生不斷進行交流和相互學習,教師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讓學生能夠不斷的學習到舞蹈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師生的互動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除了日常的舞蹈實踐教學,還可以進行相互式的討論和學習,相互教育相互提問,共同在舞蹈教學中成長,同時也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體現“做”中有“教”。
互動教學模式已經在現今的素質教育下不斷發展并且深入人心,其教育理念的創新性,使得學生真正能夠實現教學的主體地位,增加自身的學習興趣,也能夠促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對于高職舞蹈專業而言,互動式教學的模式讓師生之間處于融洽、平等的關系,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的舞蹈基礎情況以及對舞蹈的興趣程度,根據學生的想法及時改進舞蹈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能夠愛上舞蹈,并且進行舞蹈的自主學習,推進舞蹈的教學效果,促進高職舞蹈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