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安
中共林芝市委員會黨校,西藏林芝860000
科學社會主義自19世紀末開始傳入中國,初步獲得發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確定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并記入黨章,自此之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并結合現代化發展需求不斷創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邁出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步伐。
自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社會主義思想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中國共產黨人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相關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建立起社會主義信仰,但彼時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并沒有實現,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傾向于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復制。新中國成立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開始確立中國發展總規劃,著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達成社會主義改造目標。自此之后,我黨開始探索符合中國發展需求的社會主義道路,邁出了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步。
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馬克思社會主義中國化的新路線被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初步確立,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進入了新階段。
以鄧小平同志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革并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強化經濟建設,逐步建立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延伸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六大以來,在胡錦濤總書記領導下,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戰略思想被提出并經歷實踐,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中國化得到進一步深化發展。
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對科學社會主義內容進行了集成和創新。
政策要具有連續性,堅持科學分配原則。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階段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面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出現的行業壟斷問題,政府應該出面調節,制定限高標準,保證經濟收入分布呈橄欖式,使資源向著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傾斜。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不僅需要著眼于生產效率提升,還要重視對社會公平問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響應中部崛起戰略,積極振興老工業基地,全面推進政策、制度落實[2]。
全面、深刻解讀黨的指導思想,以統一思想作為基礎,推動行動一致,只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指導才能確立正確的發展道路。面臨西方和平演變背景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我們要正確看待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局限性,積極借鑒資本主義先進制度的發展經驗。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需要強化建設市場法治制度,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打擊違法市場秩序的個體與企業,營造公平、開放、有秩序的市場環境,致力于縮小貧富差距、打擊貪污腐敗,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3]。
積極構建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是一項持續的、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建設工作中面臨的一大課題就是如何有效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目標。馬克思主義關于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的基本規律明確了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起到的決定作用,經濟發展必然需要上層建筑的變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這必然使當前的反腐敗體制建設需求發生變化。制度作為預防和遏制腐敗問題的根本,推動反腐敗制度建立是開展制度反腐工作的關鍵,需要積極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制度執行監督機制、推動執紀行為法治化。
綜上所述,科學社會主義本身所具有先進性,但是基于中國國情其在指導經濟、政治建設等方面也體現出局限性。推動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旨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文著重分析了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進程和發展對策,以期進一步深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