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朋穎 劉書男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舞蹈形式開始出現。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間頻繁的交往促進了不同國家和民族間文化藝術的交流,舞蹈藝術也開始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舞蹈編排中,將其他元素編入舞蹈動作中,不僅能夠創新舞蹈動作,同時,還能展現出不同的文化特點,將民族元素和現代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舞蹈形式。
舞蹈藝術在當今時代正展現出全新的形式,散發其獨特的魅力,當前的舞蹈形態緊隨社會的發展,在現有的舞蹈形態上,變得更加多元化,以展現出更符合當前社會的美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舞蹈藝術變得更加的商業化,賦予舞蹈藝術更多觀賞性和商業價值,所以在舞蹈的編排中更加注重表現舞蹈的多元化與恢弘感,用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在舞蹈編排中,更加突出展現舞蹈動作的優美,配以華美的服裝道具和絢麗的光影效果,將新時代的舞蹈編排在形態包裝上體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例如舞蹈《新嘎光》的編排,《新嘎光》根據傣族民族舞改編,傳統嘎光舞歷史悠久,是當地人民在節年喜慶的自娛性舞蹈,跳嘎光舞時不分年齡和性別,也沒有特殊的場地要求,舞者們可以自由發揮舞蹈動作,追求的是歡快熱烈的氣氛。而《新嘎光》舞蹈是將傳統的不適合現代生活的民間舞蹈進行改編,在原有的民族舞基礎上,合理保留了原舞蹈的體態、步伐、節奏等,而在伴奏、服裝道具、舞蹈動作等方面進行了調整,讓《新嘎光》更加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將《新嘎光》變得更具觀賞價值和商業價值。通過對《新嘎光》的改編可以看到,在對傳統舞蹈的改編時,保留舞蹈的韌性起伏、優雅抒情的特征,更加突顯展現舞蹈形態包裝的多元化特點,將傳統舞蹈在形態包裝上顯得更加靈活多樣,保證了《新嘎光》能夠在不同的場合和時節中展現出不同的形態[1]。
舞蹈是歷史的杰作,舞蹈作品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吸納當時的社會文化,展現出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和時代精神。在舞蹈編排中必然會展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舞蹈的文化內涵趨向多元化的主要表現是:
第一,在舞蹈編排的過程中保留了原生態的舞蹈文化。原生態舞蹈通常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時間點和文化背景下,由某一民族人民所創造的、沒有經過加工的舞意識和舞蹈形態,這種舞蹈的產生通常源于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是一種通俗、純粹的民間舞蹈形式。例如舞蹈《云南映象》,其中就蘊含了一些原生態的舞蹈,將習俗習慣、社會生活通過舞蹈展現出來,表現了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文化。到了現代社會時,通過對舞蹈進行編排,在原生態舞蹈中添加了現代舞蹈元素,增加了新的舞蹈內涵,讓經過重新編排后的舞蹈展現出原生態與現代化內涵融合的多元性特點。在對《云南映象》進行編排中,充分保留其原生態特點,對舞蹈的文化內涵進行了調整、重新的包裝創作,在展現原生態舞蹈的神態時,賦予舞蹈新的文化內涵,讓舞蹈文化展現出多元化特點。
第二,在編排中融合了外國的舞蹈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推進了各國之間的聯系,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文化交往,這也使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舞蹈藝術相互碰撞。在這個過程中,舞蹈藝術開始發生變化,不同種類的舞蹈開始了融合。例如現代芭蕾舞劇《黃河》,就是將中國的古典舞與西方的芭蕾進行了融合,這部作品的內涵豐富,情感飽滿,通過將這兩種舞蹈的融合,極大的提升了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
舞蹈作為擁有多種屬性的藝術,其表現形式也非常多樣,在現代舞蹈中,舞蹈的編排會呈現出某種或者多種屬性,這就是舞蹈類別屬性的多元化發展。通常舞蹈類別屬性多元化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
第一,時尚的國際舞蹈與古典的中國舞蹈相融合,展現出的時代性、民族性等屬性多元化特點[2]。
第二,觀光景區舞蹈、地區舞蹈融合,體現出的民族性、商業性、娛樂性、等屬性多元化特點。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外的一些書法家和舞蹈家曾經嘗試將書法藝術與舞蹈相融合,通過演員的舞蹈動作配以書法展示,將舞蹈的柔美與書法的剛進融為一體,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而火舞則是將雜技元素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在觀眾欣賞優美的舞姿同時被驚險刺激的情節吸引。將其他藝術形式融入到舞蹈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創新,為舞蹈提供了新的生機。
綜上所述,舞蹈編排過程中的元素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現代舞蹈的發展趨勢,在舞蹈編排過程中,積極融入多元文化有利于我國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同時在舞蹈編排中,舞蹈的形態、種類和文化內涵更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舞蹈體現出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對于舞蹈文化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人們通過舞臺現場、手機網絡等途徑欣賞不同形式的舞蹈,體驗舞蹈帶來的藝術魅力,為舞蹈的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