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李官營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5400)
小學德育工作是一個最需要與時俱進的工作,德育的理念要不斷跟進,德育的方式要不斷創新,尤其是現今德育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人在小學時期正是科學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具有的認識,形成的觀點,對人的一生的發展都有很大影響。同時,德育決定著學校的性質和辦學方向,主導著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發展,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起著"靈魂"和"旗幟"的作用。所以,要使小學生今后成為“四有”新人,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教學是學校教育基本形式,是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使學校德育工作及德育課題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分層次地提高學生的品德認識。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是落實德育系列化教育的主要途徑。我們已形成了低年級重點放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培養他們日常生活、學習的良好習慣。中年級重點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為人民服務的初步觀念,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禮儀教育等。高年級則以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思想教育等為重點。這樣使德育教育有層次、有重點。同時要求各年級以《中小學生政治和思想品德綱要》的精神為準繩,按內容和不同年段的要求優選教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通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形成全員參與德育工作的氛圍。為了增強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自覺性,探討學科德育滲透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我校每學期要求語文、數學、思品、自然等各學科各上1--2節研討課,進行實驗研究,讓全校教師學習、掌握德育工作的方法,并通過專題講座、上公開課、集體輔導等形式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提高教師德育水平,推廣典型經驗。如今,我校學科德育滲透已變成了教師的自覺行為,在學校優質課、匯報課的評價中把在教學中是否滲透德育作為評價該課成敗的標準之一。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中關注育人。要求所講述的道理不再是空洞的說教或自上而下的強制命令,而是創設情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個人的意志和品質。這樣不但使學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系列化、層次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而且使每位教師自覺地結合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求知中受到教育,在明理中立志,在導行中逐漸成長。
有人說“美麗的校園環境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的教科書。”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環境具有審美、約束、學習、導向等諸多教育作用,使它與學校德、智、體、美等教育活動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滲透,形成一個有利于控制情緒、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激發靈感、啟迪智慧的良好環境,達到環境育人的目標。為了構筑環境育人的良好氛圍,我校精心創設德育環境,引導學生由境入情,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多年來,我們堅持做到樓內窗明幾凈、整潔有序,給人以潔凈感;校園內栽花、種樹綠化,使之四季常青,給人以清新感;樓道內到處有名人名言、名人畫像,墻壁上有祖國及世界地圖,給人以時代感;大樓前"團結、活潑、勤奮、進取"的校訓給人以奮進感;"請講普通話"等醒目的標語時時提醒你言行規范文明。同時各年級各班兩側墻上懸掛著《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小學生一日常規》,并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制定了班訓連同國旗端正的貼在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給人以激勵感。這樣的環境是我們精心設計、有意安排的,它時時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孩子們奮發向上,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學校是學生的樂園,是學生成長的天地。為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學校德育必須注入新的生機。因此,我校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
開展主題班隊活動。我校各中隊利用晨會和班對會,開設了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課。這門課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小學生一日常規》為依據,結合思想品德課的導行要求,有層次、有系統地通過教育活動,強化對學生行為規范地訓練。這樣既保證了思想品德課中導行教學任務的完成,又使養成教育得到落實。
堅持每周升旗活動。每周一早上,全校師生舉行升旗儀式。學生統一著裝,通過唱《國歌》,人人爭當旗手、護旗手活動,對學生具體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在這樣隆重的儀式上、莊嚴的場合下、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國旗下講話,更是教育的最佳時機。為此,我們總是認真選擇、精心設計講話內容與形式,使學生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了解祖國的昨天和今天,感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讓國旗下講話震撼他們的心靈,使之思想得到升華,從而激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深深的愛國、愛家鄉之情。漸漸地,學生的思想認識由朦朧變得清晰,由零星碎散變得連貫系統,愛國主義觀念就會在他們心底生根開花。
總之,在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中,只要我們瞄準培養目標,拓寬德育領域,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育人的積極性,不斷改進德育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德育工作定會收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