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第二實驗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德育素材的深入挖掘與教育時機的準確把握,是一種創造性的教育機智。教師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并且靈活掌握德育藝術的技巧,這樣就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教書”了,還可以體現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元素,從表面上看顯得非常微小,但是“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教師簡單的一句話、一道作業題、或者一個實驗操作,都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他們的思想。那么,教師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好德育策略呢?筆者身為初中物理教學一線的教師,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毋庸諱言,初中物理課本里的許多章節,更多地強調向學生傳授物理科學知識,少數教學內容是給學生某個物理學家崇高精神的熏陶,抑或給他們科學觀、方法論、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積極正確地引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愛國主義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內容,教師需要向學生詳細介紹我國在物理學領域對世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從而確實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教師必須大力宣傳當代中國科學技術取得的偉大成果以及杰出科技工作者求真求實的典型事例,以濃厚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尚情操。當然,還要把我國的有些科學技術和世界先進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如實地告知學生,讓他們樹立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勤奮學習的豪情滿志。另外,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應該以良好的科學態度教育作為基本點,向他們詳盡講解物理學家發現定律及其原理的經過,培養他們嚴謹務實、實事求是、敢于求索、善于創新等科學精神。
眾所周知,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章節中極其重要的定律。教師在講授歐姆定律的時候,應該先向學生介紹德國物理學家歐姆,他當初得出這個結論是困難重重的,進行了無數次的科學探索,花費了十幾年的心血。另外,教師結合課后閱讀文章中“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由此可見,教師緊密銜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采用讓學生談談心得體會、寫科學小論文等方式,促使他們逐步養成刻苦自勵、銳意進取等良好的的品德。并且以這些物理學家為楷模,鼓勵他們奮發圖強。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的黃金時期,他們懷揣夢想,可是享樂主義思想依然存在。假設教師僅僅簡單地教育學生必須學習哪一位物理學家的崇高精神,隨便說說一些原則性強、機械枯燥的話,顯然收效甚微。掌握物理知識、明白自然科學的原則以及社會科學發展規律,能夠完美地回答問題和提高物理技能——全部這些都不能與德育劃上等號。所以,教師就應該以教科書為藍本,因“教科書”施教,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初中生利用物理知識成功地解決實際問題,不但是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而且是物理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把“學”和“用”牢固銜接在一起.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在于運用,教師必須重點傳授給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法,培養他們的操作動手能力。物理知識在經濟建設中廣泛運用,例如:工農業生產生活、軍隊建設和交通運輸領域等.物理科目還是學好其他自然學科的前提。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要多列舉一些實際運用的事例。譬如:學生在學習”動能與勢能轉化”一節的時候,教師向他們介紹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時的相關知識,其目的是增強物理知識與尖端科學技術的聯系,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物理知識,完全能夠解釋高科技中的物理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從小樹立起為祖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的雄心.
追溯歷史,我國古代許多物理學家,對科技的發展進步有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一些科研成果一直遙遙領先于世界。比如:火藥的發明,既廣泛運用于祖國的國防和生產生活等方面,又促進了東西方科技的發展交流。由此充分彰顯了先輩們的聰明才智,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身為中國人而自豪。再如:被尊稱為“兩彈元勛” 、近代著名的力學家鄧稼先,對國家原子彈與氫彈的研制立下了汗馬功勞。教師通過對祖國古今物理學家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宣傳教育,可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責任感,培養報效祖國而獻身科學的精神,使他們內心擁有深深的愛國情懷。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和思想品德教育無縫對接起來,用科學思想去塑造學生的美好靈魂.這樣作為民族希望的青少年,他們不但牢固了掌握古今中外的物理科學知識,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