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爽
(長春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筆者認為,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四點要求,即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具備較強職業技能、符合社會主流發展趨勢和創新實踐四部分,而高校聲樂從根本上來說,是考查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課程,具體來說,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藝術修養、演唱功力的綜合鍛煉和評測。兩者從內容上來說,具有極高的契合度。所以,教師要在聲樂中應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就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培養熟練掌握社會專業技能的現代化專業性人才,對我國教育來說,探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策略是打破應試教育束縛、突破教學瓶頸的重要內容。
總的來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一共包括以下四個教學目標,第一是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文化素養的人才,這既是提升國民素質的要求,也是培養專業性人才的要求;第二是培養技能過硬、有實力的人才,不僅基礎知識牢固,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第三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符合社會主流需求的人才;第四是培養勤于實踐、敢于創新的人才,能夠為社會行業發展提供新動力、貢獻新力量。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是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注重“引導”和“學習”兩個環節的無縫銜接,真正讓教師由“領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其次是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即通過教師的耐心指導,循循善誘,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愿意主動、自覺的接受課堂知識,第三個是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方法增多,增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工作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2、打造“滿足學生,服務學生”的現代化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從硬件方面入手滿足學生的一切正常的學習要求,例如學生在練習聲樂時必須要有專門的練唱教室,甚至還要有鋼琴、小提琴配合伴奏,教師必須保證這些基礎的硬件設備齊全、好用;其次,教師應從軟件方面入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嘗試逐步轉變教學角色,實現教學模式由“管理式”向“服務式”轉變,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優化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參加義演和商演
學生能夠參加義演和商演,不僅能有更多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聲樂能力,還能鍛煉自己的舞臺表演能力,這也是當代社會藝術表演行業對聲樂表演人才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加入義演和商演活動,并讓學生扎根舞臺演出,提升聲樂水平。
2、優化教學方式,采取“以學代教”的方式
所謂“以學代教”,其實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教學生,即常規的聲樂教學過程,第二環節是學生互相教,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之間互相切磋、學習,即當老師又當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從而更容易發現自身不足。
3、優化教學內容,加入職業素養和文化素養教育
聲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職業,所以必須加入職業素養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走的更穩更長,同時,聲樂作為一門藝術,需要深厚的文化素養作為支撐,才能領悟其中深意,窺探其中奧秘,所以,進行文化素養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1、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科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合理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對高校聲樂教學來說,項目教學法、導學互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練唱法等都是不錯的教學方法。
2、注重與學生交流互動
大學教學環境相對開放、自由,學生和教師鮮有交集,如果教師不主動接近,將很難走進其內心世界。為詳細了解學生的聲樂學習情況,教師必須主動放低姿態,以朋友的身份主動接近學生并與之進行交流互動,在心與心、眼對眼的交流中了解學生所需,從而不斷優化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對高校聲樂教學來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藝術修養、演唱功力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基礎和前提,落實好方法和策略,并始終堅持正確的教學態度,這樣才能發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希望能為高校聲樂教師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