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麗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特殊教育學校,吉林 長春 130500)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害怕無話可說,為了從心里上消除學生的恐懼感,讓學生從心里愿意寫作,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教學技巧,應該利用各種各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鼓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可以將學生的作文投稿到報刊印刷或打印成論文集進行收藏,這樣可以讓小學生體驗到寫作的喜悅。此外,作文課程教學要有創新,因為,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始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教學,積極引導,樹立學生的信心。
經常有老師說,小學生作文語句不通順,中心不明確,內容不符合主題,標點符號沒有用對,自然段不知道從何分起,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還是廢話連篇,胡編亂造等。
小學階段的作文大多是記敘文,大多寫一些身邊發生的人或事,但學生由于經歷有限,閱歷不夠,所選的題材大多雷同,如:洗碗、洗紅領巾、洗衣服等,為什么同學們都選擇類似的題材呢,難道小學生的生活就這么單調嗎,難道生活中就沒有更多更好的鮮活內容可供選擇嗎?現實生活充滿新奇與未知,探究與嘗試應貫穿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但事實卻不是想象的這樣,事實上,小學生的作文題材少,寫不出真情實感。
小學作文寫作在格式上沒有太多要求,只要寫出真情實感就可以,但在批閱作文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學生的作文都似曾相識,開頭從題人手,中間具體描寫,最后點題結束。清清楚楚“三段論”。這就體現了很多學生的作文不是來源于生活,不是來源于觀察,而是來源于背誦的范文。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往往使學生的寫作內容無新意。作文題命來命去,寫人的總是“我最難忘的 ”,寫事的總是“ 的一件事”等等這些命題,學生從三年級到四年級直到小學畢業,寫了再寫,幾句套話假話,完成的得心應手。由于學生的求異思維長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創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同的教師在作文教學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要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和文章鑒賞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給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學知識,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多閱讀優秀的文章,不斷提高自己的文章欣賞力和文學素養。
如果作文教學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就背離了語文教學大綱中作文訓練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把握寫作方向,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明白,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是蒼白的,文章中如果出現虛情假意,胡編亂造等會欺騙我們的心靈。在寫作時,要鼓勵學生以忠于自己的感受為基礎,用心寫出內心的體會。如果學生能對學習、生活中的人或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并且能夠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一定是一篇好文章,就容易被人接受。
作文教學不是單一的語文教學形式,其實還是學生認識水平、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的綜合體現,更是學生們觀察世界的窗口,是形成人生觀的重要基石。小學作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作文的表達形式,教會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通過作文的表達形式,傳遞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別人了解自己;讓自己了解別人;讓自己了解世界;讓大家共同成長。通過作文的表達形式,力求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不要為了習作而習作。如果老師只注重作文形式的教學而忽略了寫作給人們帶來的心靈沖擊和感知認識,那他就關閉了學生們通往世界的窗口。要想在寫作中引導學生正確分清層次,首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劃分課文的段落層次。其次,打草稿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寫作思路,說出自己敘述順序或結構關系,然后讓學生按思路安排層次。完成習作后,相互修改,理清層次。
小學語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多,本文只是簡單列舉了一些比較典型的問題,還有很多問題沒有闡述,如不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選擇的材料不能很好的表達中心等。通過本文的闡述,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都能夠不斷總結經驗,都能夠尋找出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激情,為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