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施介小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美術鑒賞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鑒賞能力,進而不斷的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文化課上,并沒有注重學生的美術鑒賞教學,所以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國現階段的美術鑒賞教學還屬于初級階段,而且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學生的美術鑒賞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局限性,這些局限性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為了轉變這種教學現狀,就需要教師不斷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在對傳統美術鑒賞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重點闡述:第一個方面就是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第二個方面就是傳統美術課堂中鑒賞方式缺乏多樣性。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調,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一直以來都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缺少的一點。在傳統美術鑒賞教學中,很多教師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就是針對作品一味的講解,同時還會涉及到作品取得的主要成就,但是,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單調的,所以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美術鑒賞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的特點,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給學生設置一定的范圍,讓學生無法多角度、多方面地對一幅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無法全面的表達自己觀點,所以,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對新課改理念下美術課堂中采用的新型鑒賞教學方法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從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闡述:第一個方面就是帶領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第二個方面就是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
在實際的研究中發現,美術鑒賞能力主要就是考查學生對一幅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每一個幅繪畫作品都有自己的寓意,所以學生在欣賞作品的時候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感受。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就需要教會學生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對作品進行理解,進而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都只是單一的為學生講解一些美術知識,同時還會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來進行繪畫,但是學生一味的聽從教師的講解而自己并沒有對作品進行思考,以至于很多學生都會感受到美術課堂的單調、無聊。因此,現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多欣賞作品,然后根據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來做出自己的表述。鼓勵學生通過描述、表演等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1]。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來進行查詢作品的相關信息。這種查找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好這些作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門更加提倡因材施教,將合適的教學方式放在合適的學生身上,盡可能的避免學生學習超過其承受范圍的知識。因為學生的成長環境以及學習環境存在著不同,所以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看法也存在著差距。對于一幅作品而言,學生的思考對象、思考重點都存在著不同,所以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是非常不容易培養的。這與學生的教育環境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2]。因此,在對學生傳授美術鑒賞知識時,教師要注重自身使用的語言,不要用一些學生不能理解的專業術語來進行教育學生。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討,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作品進行鑒賞。在小組鑒賞的過程中可以讓鑒賞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激起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所有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學校都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美術課堂中的鑒賞能力。因此,在現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美術教師應當自主的剔除教學中的一些不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可以在未來成為合格的新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