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西門外小學,河北 滄州 061300)
經典名著在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積淀了許多優秀的文化資源,鑄成了中國文化的根基一一國學文化。我校對是否開設國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在這期間,學生們在國學的了解上的進步,給每一個參與課程實踐的老師帶來了很大的驚喜。筆者作為“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更是深受感觸。
首先,國學教育幫助學生跳出常規思維,讓學生免于傳統教科書的限制。學校品味國學,經典誦讀的這些活動,讓學生在現代與經典肩并肩,和古來圣賢結為朋友。這是學校進行的一次大膽的試驗。《陸桴亭論小學》中提到相關品讀經典的重要性,《陸桴亭認論小學》的作者清初陸世儀表示:普通人都是有記性以及悟性的,在普通人十五歲之前,他們并沒有沾染世俗氣息,還沒有特別的了解世界,那個時候他們的記性很好,但是悟性很低。等到普通人十五歲之后,他們漸漸對世界有了認識,他們就悟性很高,記性卻不好了。所以最好的讀書時期應該是在十五歲之前,讓學生熟記經典,不僅僅有四書五經,還要包括天文、地理、歷史、計算等。這些都應該讓學生進行熟記。如果之后年齡稍長,那么他們不僅僅是不愿意讀書了,并且也能夠牢記知識了。并且國學經典已經經歷了千年歲月的洗禮,經過了千錘百煉,這奠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價值觀念、品格精魂以及審美觀念等。因此,結合陸世儀的觀點,學生應該在記憶力最強的黃金時期品讀朗誦這些國學經典,并且背誦出一些優秀的篇目,掌握先哲賢士的一些具經典性的語句,為學生形成語言風格奠定基礎,培養他們的人格以及陶冶情操。這種品讀國學經典所帶來的效果是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達到的。學生每讀完一本國學經典就會對自身產生影響,長時間的積累就會造成學生內心的充盈,成為他們心靈成長的養料,并且孩子們將終身受用。其次,古語中有些經典句子曾經表示:只有先去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知識的缺乏,只有教了別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對知識還理解不清。認識到了自己知識的不足,然后才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對有些知識還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這是來自《禮記》中的經典名句所表達的含義?!敖虒W相長”是我國傳統的教育思路,但它依舊能夠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大作用。就現如今的情形來看,大量的語文教師并不了解國學,并且教師自身并沒將國學經典仔細的品讀。因此,在進行國學教育的過程中,這也是教師給自己進行“充電”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就現如今而言,國學教育仍僅處于探索、研究階段。由于各個學校的目標的不同,每個學校對國學的看重程度也不一樣,進行國學教學的教師水平也大相徑庭。有的教師的國學功底并不深厚,而有的教師甚至并沒有基礎的國學功底。如果國學教育沒有互相統一的教材,僅僅是任由教師進行自主的選擇國學篇目,那么每個教師對國學篇目的認識也將存在差誤。筆者所在的學校在開展國學教育這個計劃的一開始,雖然將其國學教學目標和學校的校本課程的相結合,教師也講國學經典安排進了課堂,但沒有明確提供教師任何相關的國學教育的統一的素材,更不能要求教師將國學教育劃分階段性的目標。教師不僅僅要主動去尋找課程的內容的選擇,并且要對課程內容安排進行負責,基本上屬于讓教師在沒有教材沒有確切指導的情況下去開展國學教學。教師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篇目,大多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只是帶有一部分的個人喜好。低、中、高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進行很好的規劃,出現處在同一年級,不同班級之間選擇經典誦讀的內容以及難度都不相同,這不能夠讓同一級學生達到同一目標,并且不能夠體現同一年齡段具有的誦讀經典的特色。這門課程的安排以及教學過程會顯得過于雜亂沒有秩序,所取得的效果也并不明顯。如果學校能夠進行統一的安排,根據學生的情況、結合學校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比較合理的經典篇目的選取以及舍棄,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選擇一些經典國學篇目,根據不同的年級,分層次實施教學活動。這對有效開展國學教育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從一些角度來考慮,開發國學教育校本教材,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依據,讓教師能夠有根據的實行措施,更好地完成國學教育的目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情況,學校的教學條件及所在地區的教學方針,體現出學校本身的教學特色,更能夠適應學校的實際情況。
總之,開設國學校本課程,讓國學經典重新回歸到歷史的舞臺,這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教師應做國學教育的有心人,積極開展國學的教學研究,找到更加適合學生的國學經典誦讀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國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