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卓鋒 睿能太宇(沈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板式換熱器是供熱系統中的主要熱力設備,筆者根據多年設計運行管理經驗,對影響換熱器使用效果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解決方向和途徑。
可拆板式換熱器是由若干張有規則間隔的壓波紋板,由墊片包圍,并由框架和壓緊螺釘壓制而成。板和墊片的四個角孔形成流體。管道與收集管同時合理分離,使其在各板兩側的流動通道中流動,并通過板進行熱交換。
板式換熱器的優化設計計算基于已知的溫差比NTUE。
合理確定其模型、工藝和傳熱面積,使NTUp等于NTUE。

圖1 基本組成結構
(1)高溫側連接到加熱系統的主網絡。由于系統的失水量少,基本在1%以下,停機期間基本采用滿水帶壓力保護,因此,大量介質很少更換,導致微生物的繁殖增多。其附著力強,很容易在板式換熱器的低流量位置,從而形成了污垢。
(2)熱交換器墊片密封失效。通常情況下,板式換熱器泄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板式換熱器溫度過高,或者受物料壓力的影響,物料壓力過大,導致泄漏。其次,由于長期使用熱交換器墊片,逐漸老化或開裂,導致儀器故障。最后,板材永久變形,墊片難以緊固。因此,在發現墊片密封失效后,應取出板式換熱器進行檢修,并取出或更換多個減故障板。如果冷熱介質板不能同時取出,則冷熱介質會混淆。
低溫側與二次網絡用戶室內系統互相連接。因為有更多的泄漏機會,網絡和室內系統的補給水量大,水系統的匯率高,微生物的增長卻相對較小,在供熱行業中,軟化和除氣設備很少使用在二級網絡方面,因此,氧化皮的類型基本上是硬度型和氧化型。上述兩種不同的運行環境會導致水質的差異,哪些因素會導致板式換熱器中污垢成分的不同,對傳熱系數的影響也不同。
(1)板型選擇。板式或波紋式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換熱場合。對于允許的壓降較大的情況,應選擇電阻較小的板類型,反之亦然。可移動或釬焊類型的選擇基于流體壓力和溫度。在確定板型時,不利的選擇是單板面積太小板,以免板數太多,板間速度太小,傳熱系數太低。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更多的重視。
(2)流量和流道的選擇。該過程指的是板式換熱器中一組平行的流道,它們與介質的流向相同,流動路徑是指板式換熱器中兩個相鄰板形成的介質流動通道。通常,幾個流動通道并聯或串聯連接,以形成冷熱介質通道的不同組合。應根據傳熱和流體阻力計算工藝組合,以確定工藝條件。使冷熱水流道的對流換熱系數相等或相近,以達到最佳的換熱效果。由于傳熱表面兩側的對流傳熱系數相等或接近,因此傳熱系數較大。雖然板式換熱器板與板之間的流量不相等,但是在計算傳熱和流體阻力時,是根據平均流量來計算的。
增加傳熱面積是提高板式換熱器傳熱效果使用最多、最簡單的一種方法。考慮污垢和雜質對換熱器的影響,按照實際供熱面積重新核算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對換熱面積不足的換熱器單臺增加20%~30%的板片數量,兩臺以上的換熱器以其中一臺停用時另一臺保證75%的供熱負荷為標準,及時補充板片,以確保足夠的有效換熱面積。
在換熱器進出口與閥門間加裝泄水閥門和短接,通過閥門切換,利用系統外的清潔水對換熱器進行高壓反沖洗,將板片上的泥垢等雜物沖洗掉,以減小污垢的熱阻,提高換熱效率,同時減少板換的拆洗頻次、節省人工和膠條更換等維護費用。
以前個別換熱站內曾試驗加裝過電子除垢儀等水處理設備,但由于種種原因效果不明顯。換熱站內加裝水處理設備勢在必行,這既是減少管道、板換結垢,滿足熱計量系統對二次網水質的要求外,也為混水供熱技術的應用創造條件利用新建換熱站的契機,試驗加裝多種水處理設備,同時做好試驗數據積累、水質處理結果對比和經濟運行效果分析,最終選擇出適合的高效水處理設備。
為掌握好板換的清洗時機,建立換熱器運行參數工藝卡片制度,隨時監測換熱器一次側、二次側壓降及二次側供水溫度與一次側回水溫度的變化情況,督促各供熱公司及時清洗換熱器;同時健全設備維護和檢修卡片,嚴格按照每臺換熱器設計夾緊尺寸安裝板片。
對結垢不嚴重的板片采用高壓水槍進行清洗,減輕酸洗過程中酸液對板片保護膜及膠條的腐蝕,節約檢修維護費用。同時為防止住戶盜用供暖用水及管道管件腐蝕,在二次側水中添加染色劑或阻垢藥劑;并化驗地下水和自來水與黏性藥劑發生反應產生雜物的問題,盡量選擇無黏性的藥劑以防止其附著在換熱器板片上。
供熱系統是一個密閉的循環系統,換熱器二次側實際流量的大小取決于循環泵的實際流量,即由二次網管路特性曲線與循環泵特性曲線的交匯點決定的。通過換熱站內循環泵變頻調整,可以減小循環泵的實際流量,以保證換熱器一次、二次側流量的合理匹配。但隨著循環泵頻率降低,循環泵的實際揚程也隨之降低,為保證二次網末端的住戶正常供熱,需要整個二次管網進行再次平衡調整。
綜上所述,板式換熱器是一種高科技,先進,高效的設備。 采用拆裝維修的方法,有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相應的故障問題。 但是,根據板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和維護要求,只有細心的工作才能保證維護過程的順利完成,從而保證板式換熱器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