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404700)
核心素養是指小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終生受用必要品格,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由傳統的“素質教育”演變為“核心素養”,體現了我國對教育有了更深更廣的要求,同時成為教師肩膀上更艱巨的任務。而語文素養則包括與語文相關的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更先進的思維能力等等,為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及教學質量,首先應該認識到阻礙核心素養培養的問題。減少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只注重知識而輕視綜合能力等現象,造成的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阻礙。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內容主要集中在對文章的理解以及語言語句的應用上,多數學生的學習也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主,考試考核的指標也是主要依據分數高低來進行,這樣的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基本上包括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能力,社會參與。其中現在的應試教育就是以文化基礎為根本進行教學,極大的阻礙了現在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的教學內容往往都是經典內容,經典內容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包容性,但是語言文化的學習,僅僅靠課堂上的知識不足以讓學生了解語言文化的全部,所以要重視起課外延伸的閱讀,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話題的學習,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能夠增加學生的閱歷見識,從而更好的了解學習語言文化,增加自身的文化素養,全面提高自身能力,最終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教育方法單一,教學效率低下,致使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去進行學習,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教師授課,要通過多種手段來構建高效率的學習課堂,打破傳統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案例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能夠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探索文本學習內容,正確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程的分析總結和學習,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以觀看狼牙山五壯士電影觀后感進行課程安排,學生通過對電影內容上的觀看分析總結課堂內容,再通過對教學文本進行解讀,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總結初課本知識要點,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案例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課堂的枯燥程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教學方面,要增加語文的教學模式,要保證教學過程上的多樣性。教學的重點在于設立目標,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加學習興趣,保障學習效果,如果沒有興趣,僵硬的死板教學無法保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所以興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這里就要求教師在對課程內容上的設計要求有更多的延伸,以適應不同類型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觸摸春天》的學習中,設置這節課程的主題為春天來了,通過對春天的描述,總結初大家對于春天的印象,再通過與春有關的視頻觀看,加深同學們對于春天的認知,有條件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親自去春天中體會春天的到來,最后結合課本的學習掌握教學的重要知識點,情景教學的設立,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于實際生活的聯系,為了適合社會發展做好準備,有效的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實踐課程的設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學生所學。實踐出真知,只有學生通過實踐才能夠正確的進行社會認知。
例如,在義務教育課程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課《蜜蜂》的學習中,學生從書本上或者視頻上僅僅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蜜蜂以及養殖蜜蜂的過程進行了簡單的了解,蜜蜂養殖背后的社會經濟效益是什么,這是學生從課堂上無法感知的。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設立拜訪幸苦的養蜂人實踐課程,了解蜜蜂采蜜的過程,養蜂人收集蜂蜜的辛苦,以及了解蜂蜜的功效和經濟價值,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養蜂文化,這樣不僅對課本上的內容有了加深,課外有了更好的延申,同時還增加的學生的社會認知。
核心素質的培養是為了更好的培育出有文化有能力有責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僅僅是以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要加大力度進行改革,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師的教育手段,增強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為培育出文化基礎好,自主學習能力強,社會認知深的學生不懈努力,最終培育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