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玲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青坨營鎮馮狗莊完全小學,河北 唐山 063500)
班級管理是一門語言和行為藝術。如何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工作成為了每個小學班主任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良好的班級風氣和秩序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從而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積極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狀況形成深入的了解,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工作方法,從而達到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的目標。
小學生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來自于語言教育和模仿。班主任在日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都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班主任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言行榜樣,并將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從班主任的角度來看,應該從行為和語言這兩個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班主任可以在課余時間融入到學生的活動當中,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以朋友的角色走進學生的內心當中,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以班主任為榜樣,對自己的言語和行為進行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工作中投入的耐心和愛心是衡量一個小學班主任是否稱職的重要依據。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具有較強的零散性,這就需要班主任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才能達到理想的班級管理工作效果。一旦學生感受到了來自班主任的愛心,能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主動配合班主任完成班級管理工作[1]。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很難對事物做出正確的是非判斷,經常會犯一些類似的錯誤。針對這樣的情況,班主任應該投入耐心,幫助學生分析一些錯誤的原因,并共同尋找改正錯誤的方法。如果班主任一味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嚴厲的批評,不僅無法真正使學生認識錯誤,還有可能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一定的傷害。
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制度和規則能對學生的行為形成硬性的要求,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因此,班主任應該充分運用班級制度與規則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行為形成約束[2]。小學生不僅要遵守《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基本的規章制度。班主任還可以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利用班會的時間與學生共同制定針對本班級的制度和規則。這樣的工作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班級制度更加完善。另外,學生自己提出的規則也能對其形成更強的約束作用。一旦班主任和學生在班級制度和規則方面達成一致,就能在制度和規則的支持下,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以此為基礎,班主任可以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于嚴格遵守班級制度的學生給予獎勵,對于漠視班級制度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懲罰。這就需要班主任合理把握獎懲的力度。
在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建立“班級干部輪崗制”將學生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班主任可以將班級的工作分成幾個模塊,比如,衛生模塊、班級紀律模塊、學習模塊、勞動模塊等[3]。并分別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設立相應的職務,由學生通過競選和投票的方式選出班級干部的主要成員,并對其中的一些職務實施“輪崗制”,以星期為單位,讓學生輪流參與管理班級的一些事務。例如,學習委員需要幫助各個學科的教師收發作業,紀律委員需要在自習課上幫助班主任維持班級紀律等。每個學生作為班級干部中的一員,就會更加真切的感受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以職務的功能對自己形成嚴格的要求。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充分發揮班級干部的作用,不僅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還能適當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每個學生在自己擔任班級干部的過程中,將工作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班主任通過學生所反饋的工作情況和工作心得能有效調整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內容。
結論: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對班級管理工作形成正確的認識,并能在日常的工作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言行榜樣,向學生給予耐心和愛心,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制度與規則,充分發揮學生民主管理的作用。通過本文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展開的一系列淺論,希望能為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工作質量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