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錄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伯陽中心學校馬現小學,甘肅 天水 741020)
近年來,作文教學低效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也已成為小學教學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這部分群體無論是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是語言表達能力,都與成人存在很大的差距,具體教學活動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掌握其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葉圣陶就曾指出,“小學生作文,初不欲求其高雅典麗”,小學生有自己的寫作內容,然而,從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其主體地位缺失現象比較嚴重,小學作文充斥的都是成人化語言,作文思維表達成人化,從小學作文中卻看不到小學生應有的童心和童趣,這種作文教學對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小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言之無物”和“有物不會言”的現象普遍存在。
小學作文評價標準過高,嚴重脫離了小學生的實際,片面強調作文的“立意”和思想性,使學生在作文時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流露真情只能套用官話,鸚鵡學舌,致使作文內容空泛無物,難以看到能夠表達小學生心聲以及獨特體驗的有個性的內容,所謂的“立意”和思想性,反而束縛了小學生的寫作空間。
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本質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這是造成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原因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本質做出了明確表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簡單來講,作文就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從作文的本質來看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師對其進行書面語言的指導。
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目標的認識存在偏差,是造成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又一大原因。語文教師片面追求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受到了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一,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現代語文教學深受“以文取士”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這種觀念也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其二,受寫作理論影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通常會拿成人的寫作經驗和寫作理論來指導小學生的寫作;其三,受應試教育影響,小學作文教學評價機制開始與考試掛鉤。小學作文教學目標沒有明確定位,實際上是違背了實際需要和全面發展的原則,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根據教育學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小學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從小學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是小學作文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其主體地位,才能激發小學生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情感,有效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語文教師充分發揮其課堂主導作用,發揚民主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作文的交際化,培養小學生樹立起讀者意識,在交際中練習寫作;其次,轉變小學生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師在構建作為教學策略時,可以提倡選擇性學習,如作文題目的自擬,提倡參與性學習,如成立作文評改小組,提倡自主性學習,如讓學生掌握整個寫作過程;再次,構建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過程,語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為寫作尋找材料,在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地進行訓練,如創設誘人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評價做出了明確表述:“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重視對寫作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的評價,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重視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在此指導下,小學作文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益,就應建立合理的作文評價機制。第一,要實現對作文教學過程全方位的評價,語文教師應對有創意的表達予以鼓勵,以創意打破“立意”,鼓勵其多運用真實的材料,表達真實的情感,引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第二,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第三,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將宏觀策略與具體策略相結合,如感悟學習與理性指導,集體教學與個別指導,激發小學生的寫作熱情。
綜上所述,從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學主體地位缺失和作文評價標準過高的問題不容忽視,小學作文教學“費時多、效率低”,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小學作文教學低效的原因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小學作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樹立科學的作文教學觀,充分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以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