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璇
(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官營鄉中心校千松溝小學,河北 豐寧 068354)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生必備的學習與生活的能力。小學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解決難題的信心與能力,并且數學課程標準也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數學教師應充分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合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們體會到數學的實際應用意義。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數學教學不能僅僅重視題目的解法,而且還應該注重提高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采取以下幾項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有著重要影響,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和實際應用水平的提高。創設數學教學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教學實際應用過程中的情感,進而促進將所學的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形象化。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積極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能夠根據具體教學情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觀察和發現,進而解決數學教學問題。具體而言,數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通過主題圖或教學課件等形式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有效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化內容,要注意通過主題圖或教學課件所體現的信息是為學生進行思維想象提供參考的,進而能夠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在學習“梢樹問題”時,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畫圖策略,用一條線段代表道路,讓學生在這條線段上模擬種樹,按照每隔5米種一棵和道路兩端都種樹的要求,進而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直觀清晰的發現種樹棵數與問隔數之間的數學關系。
數學解題方法與數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解題方法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點。學生們掌握了解題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小學生只有學會和掌握歸納和總結等常用的數學解題方法,才能做到正確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需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的合理引導,引導學生及時理清思路和弄清問題。當學生們面對許多變化性較大的數學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突破,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是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在做題之前進行正確審題,以便學生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可以清晰的明白和理解數學題目中所要傳達的具體信息和詳細條件,有效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形成屬于自己的數學解題思路,進而可以鍛煉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并有效將這一思想上升為數學解題方法。另外,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實踐,還可以運用小組協作探究方式,即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給每組一定時間,讓每位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教師要合理參與到每小組中,以便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和調控。
要適當對學生進行實踐解決問題訓練,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語文、科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效激發學生們的創造熱情,在進行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適當改變題目條件或問題,進而將同一道題目轉換成不同題型,讓學生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而更好地推動學生思維發展。解決問題的實踐訓練要注重對數學教材的選擇,把握好題目既要源于生活,也要為生活而服務,要選擇學生日常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進行選題,實現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和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比如學習“等量代換”知識時,為了將數學中較為復雜問題轉化為相對簡單的問題,可以從學生們熟悉的《曹沖稱象》故事進行引入,讓學生了解替換原理,然后再結合數學課本中的內容進行講解,進而讓學生了解替換策略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到替換策略的實際應用。另外,要注意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合理正確的評價,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通過評價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的本質,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交流,讓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進一步拓寬學生思路。
總而言之,加強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可以增強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實踐中掌握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加大對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力度,需要創新教學方式,結合具體教學實際,不斷積累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