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長征小學,遼寧 盤錦 124000)
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強烈興趣,提高數學學習的良好效果。為此,教師要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要成為真正的主人。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愿望是非常強烈的,他們有很大的學習潛能,關鍵要靠教師科學有效的引導方法。
要想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參與性,必須要有濃厚的學習情感,沒有學習情感的活動是缺乏實際意義的,在學生心理上也會產生一定的負擔。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想讓小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良好的情感投入,為此,小學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積極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以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為依托,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營造直觀、形象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教學中,提高學習的良好效果。
傳統的數學教學過于重視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缺乏對學生數學實際的鍛煉,新的數學課程改革改變了這種狀況,強調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提出了數學源于生活的觀點,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包含有數學知識,處處都與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熟悉的事物就是學生身邊的東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在生活的感悟中去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比方說,我們讓學生學習了“一千克”以后,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內涵,讓學生猜測一千克的雞蛋大約有幾個,再讓學生回家以后自己動手稱一稱,去實際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經過學生實際的操作就會對1千克有更加深刻的認知,這樣,在生活的實踐中就會有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小學數學更加生活化,多彩化。
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感到枯燥,尤其是靠學生的死記硬背來學習數學知識是不可取的,新的課程改革重視的是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性,教師要圍繞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因此,教師要以實踐為手段,通過學生自己操作來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意義,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和勇氣,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例如,當我們學習了“周長”的數學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性,我專門組織了一次實踐活動:我讓學生各自準備一個測量的工具,可以自己選擇測量的物體,當學生自己測量了物體的周長以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探究,交流自己測量的工具和測量的相關過程和結果,然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樣整個實踐操作的過程都有學生自己的參與,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營造合作學習所需要的民主氛圍,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知識和情感的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認識自我,獲得自身價值的肯定,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評價,并樂于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我,還可以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實現課堂知識的延伸,促進學法在“求異”中再“求佳”。
數學學習是不斷探索的過程,實施合作交流可以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和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群體的凝聚力,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自信心。
開放題包括形式開放,內容開放,解題方法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和知識點的開放。通過開放題練習,使學生的想象力更加豐富,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實施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使他們發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問題,發現不同的結果,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搭建展示的舞臺,從而促進他們互幫互助,共同成長。比如,先補充條件再解答的練習題,就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補充不同的條件,確定不同的解答方法,得出不同的結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都能提出各自的解決策略,在寬松的合作氛圍中學會合作,學會創造。
總之,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手段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良好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