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霞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第二中學,河北 廊坊 065900)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新生力量,更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也是學校發展的希望和基礎,對學校的不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育教學實踐的能力,讓他們逐漸成為能獨擋一面的教師,是我們每位“老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健康地成長呢?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談幾點看法。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許多青年教師有著極大的工作熱情,但是缺乏對教師職業的深刻理解,認為教師工作僅僅是一份謀生的職業,對自己工作崗位和崗位制造的認識很膚淺,沒有充分意識到這是一項崇高與神圣的職業,直接關系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需要不斷強化職業素養,老師教師的職業引領顯得尤為重要。青年教師入職第一印象就是老教師,會在潛移默化中把老教師作為標桿,會不自覺地模仿、學習老教師的思想行為。因此老教師首先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精通業務,對教學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用自己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養成的良好的職業人格、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去影響青年教師,以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嚴謹求實的師風成為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引領青年教師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教教材就是把教材知識簡單地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的是單純枯燥、死板呆滯的符號,耗時費力,效率低下。用教材教,是教師通過教材媒介把教材內容變成學生能容易理解、生動記憶、準確內化、高效利用的知識。青年教師往往學歷高、專業知識豐富,但擁有知識不等于能瀟灑自如、輕車熟路地駕馭教材,把教材知識轉化成教學內容。因此,我在平時會經常關注他們對教材的理解,和他們一起大力氣去深入地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的邏輯性,幫助他們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到講述通俗嚴密,思路清晰;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化;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生活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研究如何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講課時選用恰當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研究課程的前置性作業和后置性作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及要求。
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年輕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適應教育教學的要求,我把自己在教學經驗、知識結構、技能等方面的經驗,與青年教師共同分享,相互促進,不僅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而且從青年教師身上也學到了許多東西。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從教學大綱的學習、貫徹,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目標的貫徹,教法的研究等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幫助他們盡快熟悉教學大綱,恰當安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分散突破難點,把淺的講深,把深的講淺。
我還不斷引導青年教師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我將自己積累多年的課件、教案拿出來與青年教師分享,幫助青年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聲像和諧、圖文并茂的課件。還有,為了加強教學工作的生動性,我平時搜集了許多教學資料,然后根據教學需要,作為教學案例放給學生們看,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于是我就把自己搜集的這些資料拿出來和青年教師共享,青年教師們使用我收集的資料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使教研組的整體教學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為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我還經常和青年教師一起搞科學研究。青年教師們對教學研究課題該怎樣立項、如何開展,最后怎么結題都沒有經驗。教務處發動教師們報教學研究課題,大家響應冷淡。我聽說以后,感覺到這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好機會,于是,主動挑頭申請了“縣域內批判性思維及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研究課題,組織6位青年教師在大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和大城縣第二中學開展調查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徐雙利老師的《我縣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的調查研究報告》和薛江波老師的《我縣高中教師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現狀及所遇困惑的調查研究》等教學研究論文先后發表,通過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活動,青年教師們的教學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研究能力是個人綜合能力一個很好的體現。所以,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我會有意識地讓青年教師說出自己對某一節課的看法,多進行評課的訓練,在教研活動中我也經常鼓勵青年教師要暢所欲言,讓他們在評課的過程中理解和熟悉教學理論。同時,鼓勵他們多看教學教育雜志和書籍,并把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想法記錄下來,整理成文。
要指導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能力上得到提升,老教師必須思維活躍、視野開闊,不墨守成規,不自我封閉。帶教青年教師,對于老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再學習、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老教師要自覺學習和吸收青年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不斷反思教學,總結實踐經驗,并進行加工提煉,排除過時性、隨意性、盲目性,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上有更精細的設計,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更多的智慧和創造性。
總之,老教師要具有甘為青年教師當“人梯”的精神,能不計較名利得失,無私奉獻,把自己全部的知識和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青年教師,真正做到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回報,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地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