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娜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第三小學,貴州 遵義 563300)
雖然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已不再是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而逐漸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但許多教師卻仍將教學局限在語文本身的知識層面上,未向小學生的其他思想方面拓展。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甚至有的教師會認為德育教育是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這部分教師雖不排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卻吝嗇語文課堂時間,使語文教學在德育方面的活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教師之一,許多小學也有讓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的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對小學生的言傳身教可對小學生的道德修養產生重要影響。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在授課方面的專業素養很強,私下里的道德修養卻并不高,導致學生看到其不良的行為時會不自覺模仿,這對小學生的德育培養產生了消極作用。
歷史上的中國被譽為“禮儀之邦”的原因正是古代中國人民就重視禮儀與道德的修養,強調個人境界的提升。小學語文是一門集中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師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內涵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善,心智也不成熟,極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識別生活環境中的有益因素與有害因素,讓小學生懂得如何甄別人生道路上的誘惑與陷阱。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促進小學生心智發展,培養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必經之路。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其對教師常存在盲目崇拜的情緒,并會下意識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的個人行為將會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強大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認識到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學生對自身的崇拜做出正確回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求不辜負小學生的期盼。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首先要從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開始,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語行為,以高尚的品質影響學生,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比如,小學生因心智不成熟而常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就可利用榜樣的作用。在學生犯錯誤時,小學語文教師應保持冷靜自持的態度,以嚴肅卻不嚴厲的態度指出學生的錯誤,并教導其正確做法,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小學生的心靈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小學生會受到教師身上理性之光的影響,在面對生活中與自己期望相背的發展時能夠理性看待問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與融合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充分挖掘出來,并以此來引發學生關于道德的思考,使其建立起完整的道德思維。
首先,教師可基于教材的文本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在教導小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挖掘其中蘊含的道德思想,讓小學生獨立思考其中的情感道德內涵,并給予適時引導。例如,在學習與父母之愛相關的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讓小學生朗讀文中對話來體會長輩的關懷之情,并教導小學生正確的回應方法,鼓勵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力所能及的小事回報家人。
其次,教師可在帶領學生學習古詩詞等內容時融入德育教育。小學課本中選取的詩詞大多是流傳甚廣,在歷史洗練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作品,其中富含充沛的道德思想,小學語文教師可在對小學生進行詩詞教學時,重點講解其中的道德要素,將古人的高尚思想與品格與當代的價值取向有效結合,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師生關系的緊密程度可對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語文這類人文精神充沛的課程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注重小學生內心世界的建設,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保持心靈的健康發展,這也是在教學中滲透與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狀并不理想,小學生能從語文課堂中獲取的德育思想還達不到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個人思想以及行為模式的影響作用,將德育視為教學的重點,做好小學生人生路上的引導者作用。教師應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并將德育思想融入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工作。與此同時,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個人選擇,為小學生提供足夠的自我提升空間,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