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艷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東明鎮東明學區中心校,內蒙古 通遼 028322)
當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英語知識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中流暢英語交流以及溝通能力。要做到這一點,語言環境就很重要,小學英語學習環境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校園、課外以及課堂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綜合的考慮,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所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很重要,這會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1]。小學生年齡還較小,還沒有形成形象思維,這就需要通過真實的課堂英語環境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的學習熱情得以提升。比如,在“At the zoo”教學中,文章中就有很多動物,比如,giraffe、elephant、bird、tiger、panda、monkey等,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展示相關動物的圖片,還可以播放動物園中動物的視頻,這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仿佛感覺到身臨其境,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對話:“Look at these animals,do you like pandas?”“Yes,I Do.”“Are they big?”“ Yes,they are”。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動物的圖片,讓學生依據圖片說出更多的英語句子,學生在這個過程的興趣也很高,這就可以提升教學效果。
再比如,在“Fruit”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自己最喜歡的水果,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就可以創設水果店買水果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相關的單詞。教師在教學中營造教學環境,需要重視創設的情境要和學生的生活之間的聯系,還要確保情境學生是能夠接受的,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學習知識,還強調環境對學生的熏陶作用,進而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2]。比如,在學習“What can you do?”時,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相關的單詞、詞組,還有“can you…?”句型,將這些都運用到情境交際中。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貼上游泳、打乒乓球等圖片,營造較為真實自然的教室環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中午吃飯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營造英語環境,在每頓飯之前,教師要用英語告訴他們是lunch time,還有dinner time以及breakfast time。對于學生的食物菜,也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說出來,如,rice、potato、fish、orange、apple等。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使用英語,給學生營造良好英語學習氛圍。通過學生每天堅持的練習,慢慢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慢慢習慣用英語溝通。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英語廣播,內容不限,如,英語歌曲、英語童話故事、天氣預報、小新聞等,這有利于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這對學好英語很重要。
在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不能夠基于環境展示的,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虛擬資源進行展示,比如,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可以營造模擬的語言環境[3]。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小學生也會接觸到網絡,教師就可以對網絡資源實施整合,進而營造出仿真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在學習“weather”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容時,結合十一單元的主題“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這一主題,讓學生到網絡上查找形容天氣的有關詞語,學生能夠找到很多的詞語,比如,foggy、sunny、windy、warm、hot、snowy、cool、cold、rainy和cloudy等,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對他們的語言進行豐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找外國人對于天氣情況進行描述的相關歌曲、視頻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能夠全面運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雖然互聯網搜索知識很方便,但是教師需要告訴學生合理運用互聯網。如果學校的條件允許,也可以找外教進行教學。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學生看到外教流利的外語,自然也會想要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進而積極努力的學習英語,還能夠感受不同的語言文化,提升他們的英語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構建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礎,可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充分認識到構建語言環境的重要性,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良好語言環境的構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較為真實的語言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