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遼河油田勝利小學,遼寧 盤錦 124010)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要依賴于“語文課本提供的素材”和“學生實際生活的感受”,讓學生從這些“事實”中尋求新的關系,找出新答案,這有一個思維過程,即創新思維過程。創新思維的核心就是自主寫作。一句話,寫作是個人情感、靈性的外化。學生就是寫作的主體,寫作教學自應以學生為本位,學生的寫作活動自應是自主性寫作。
創新作文是如何把自主的寫作權還給學生,大力發揚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葉圣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學生寫出新鮮的文章,就要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他們情緒飽滿地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設計黑板,組織班隊活動,編輯手抄報,參加文體表演,語數競賽,參觀科技展,公園花展……充分放進去學生的感官,實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腦──讓學生思維,解放雙手──讓學生動手,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當學生在一起創造感受充滿激情的學校生活時,生活也饋贈給寫作的素材和靈感。《難忘師生情》,《調皮王變乖了》,《那一次,我流淚了》等文章寫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樣,家庭、社會紛繁復雜場景也給他們內心世界蕩起漣漪,他們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自主寫作的欲望,那么寫作的素材──創新作文的土壤,就會越積越肥沃,創作熱情必然高漲。
快樂的寫作永遠伴隨著無窮的創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對寫作一旦產生興趣,他就會把這種興趣內化為一種動力,自覺地去乞求,探索與創新,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實踐中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激趣。
要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寫作,就得使寫作成為學生快樂的活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寫作是學生“情動而辭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啥就寫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學生寫作興趣一旦被激發起來,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他們的寫作熱情便會迸發出來,不可遏止。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欲望。”如果學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為此,可以展開作文競賽,辦手抄報,發表學生習作,優秀習作巡回展等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評價作文時,應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要放過一字、一詞、一句的肯定機會,真誠而不吝嗇地激勵學生,讓賞識給學生送去快樂,滋生興趣,增強自信,通過尊重,關心、激勵,讓學生人人都能享受、體驗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潛能的發揮,個性的張揚,人人都能快樂而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語言課程標準》規定:“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黑格爾也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學生習作,創新作文就是在自主作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學生的神思飛揚,文思泉涌,浮想聯翩,寫出來的文章就與眾不同,很有自己的獨特個性,自己的獨特創意,大膽想象就是創新的翅膀。如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呢?
小語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中結合閱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練筆。如學習《愛之鏈》一文,讓學生展開想象,推測可能產生的新結局,學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啟發,拓展思路,編寫了許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結局,這樣的練習,既訓練學生自主作文的權利,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具有情節濃縮性的特點。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就會受到插圖內容的局限,使插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羈絆,因此,我們必須設法引導學生去推想插圖中未曾出現的內容,把插圖作為想象的發端,為學生開辟想象的廣闊空間。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發展了想象力。
小學生最喜歡聽童話、讀童話了,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自主選材,大膽豐富合理地想象,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童話形式表達出來,學生興趣盎然,盡情地在想象空間馳騁。成功地寫出了《粉筆與鋼筆》、《標點符號的爭吵》、《小鯉魚歷險記》等有趣的文章。另外,我也以《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聯合國主席》、《我是小小設計師》為題引導學生大膽假設,插上想象翅膀,寫出了充滿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來。
創新作文在豐富的生活,激發興趣,放飛想象,傾吐心聲等方面,真正體現了在習作中以學生為主體,把自主作文的權利還給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