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爽
(豐寧滿族自治縣西官營鄉中心校千松溝小學,河北 豐寧 068354)
目前小學生在朗讀英語詞匯、句子和語篇時,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如:朗讀時拖音、節奏感差、假讀、錯讀等,這些現象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這種現狀,教師應思考如何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地運用朗讀教學法。
(一)跟錄音讀:課本配套的錄音磁帶大多由外籍人士錄制而成,語音語調相對比較規范、純正,適合初學英語者多聽、多模仿。小學生恰巧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錄音磁帶,培養學生跟讀、模仿的能力。如在教學小學英語3B Unit3“Is this your pencil?”時,我帶領學生通過聽錄音的方式感受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的疑問語氣,學生在模仿疑問句的語音語調的基礎上,大體感知句子的中文意思,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齊聲朗讀:齊聲朗讀是英語朗讀中最常見也是運用最多的一種朗讀形式。與單個朗讀相比,齊聲朗讀最明顯的優勢在于它能掩蓋個別學生的朗讀問題,消除學生由于不會讀或者發音不標準所造成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但齊聲朗讀時存在部分學生渾水摸魚,只動嘴巴沒有聲音、跟不上集體節奏的情況。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多鼓勵他們融入集體,感受朗讀所帶來的樂趣。
(三)單人朗讀:對于篇幅不是很長的句子和對話,教師可邀請學生單個起來朗讀。這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極大地調動朗讀者的積極性,給他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機會。另一方面,若朗讀者在朗讀上還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并且糾正他們的錯誤。對于大部分聆聽的學生來說,單人朗讀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檢查自己朗讀水平的機會。如書中部分單元有Rhyme time這一板塊,其中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讓學生單個起來朗讀。
(四)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是首先要求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通過豐富的語音語調把課文呈現出來的一種朗讀形式。這一形式的朗讀給學生搭建了運用語言、張揚個性的平臺。如在教學小學英語3B Unit4“Where’s the bird?”時,教師讓學生飾演文中人物并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表現十分積極,利用語音語調把人物尋找小鳥時的疑惑和找到鳥后的喜悅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
(一)朗讀規范的指導:無規矩不成方圓,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范、做法,否則無法成功。朗讀也是一樣,要想讓學生規范的朗讀,教師就應事先進行正確的指導,即要求學生在朗讀前身體坐正,兩手端書,眼睛離書本一前小臂的距離,書本與桌面基本成90度,在朗讀時不讀錯詞、不添詞、不漏詞、不重復詞句等。
(二)朗讀語調的指導: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句子的重音、連讀,音調的升降等語音語調問題應得到教師的重視。同樣一個句子,可能由于朗讀者所讀的語調不同,造成所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如在教學no時,說話者語調往上則表示疑問的語氣,語調往下則是否定的語氣。另外,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讀破句、一詞一頓等現象,這時教師就要用自身的示范去幫助學生,使學生的朗讀做到準確流利。
(一)豐富句型朗讀內容:句型并不是完整的一句話,而是一句話的固定框架,學生在朗讀時往往由于句型缺少內容而造成朗讀及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給句型添加不同的內容,使它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并通過大聲朗讀的方式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句子。如在教授小學英語3A 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時,教師可呈現新句型“Would you like...”和一些食物的單詞,讓學生自行造句并朗讀完整的句子,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更好地感知句子的含義,增強語感。
(二)豐富對話朗讀內容:“話題”是對話的核心。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取適當的話題,以此話題為中心,利用所學知識小組間創編對話,再由全班集體朗讀,感受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對話。如我要求學生以“食物”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創編對話。學生可以用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中的句型“Would you like...”展開,也可以利用Unit8“Happy New Year!”中的句型“What’s this?”引出,更可以用Unit6“Colours”中的句型“What colour is...”豐富對話內容。
綜上可以看出,英語朗讀在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聽力及交際能力等方面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應重視朗讀教學法在課堂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