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飛
(遼寧省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學,遼寧 鞍山 114000)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設置與其它學科性科目不同,其目的是對學生的感情觀和世界觀進行輔導和架構,促進學生品格的正常發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其它學科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情感教育滲透進法治與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用情感來感化學生,拉進知識點與學生的距離,用情感上的交流引導學生學習,從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到的道德與法律方面的相關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從而使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得到積極正面的發展,防止在價值觀構建的過程中誤入歧途。
在目前的學校教學過程中,雖然已經進入了教學改革的新時期,然而應試教育仍然根深蒂固于人們心中,初中所開設的課程多數還是以期末考試作為總結和考核方式,使得教師和學生將學習重點全部放到了成績上,對知識的理解運用重視程度較低。而道德與法治教學科目的設立之初,就不屬于單純靠期末考試可以考察的科目范圍之內,其課程目標并不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水平進行提高,而是在于引導學生在心理建設上有一定發展和突破。因此,消除應試教育的殘留,從根源上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打牢基礎,才是使道德與法治教學真正深入發展的根本。
由于教學目標和課程意義的不同,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教學上不能完全采用與其他學科性課程相同的教學方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更不足以滿足教學需求。道德與法治教育是立足于學生實際生活而產生的一項課程,用學科知識的方法進行教導是不能使學生真正學習到道德和法治相關知識的,因此需要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用情感消除學生與相關知識點的距離感,才能真正深入教學。然而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面對的問題就是缺乏情感影響,教師把教學過程當成任務機械性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使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和學習陷入不良循環。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的教學目標通常都是以提高學生期末成績為宗旨的,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方法都相對簡單直接,同時也就導致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和單一。在新的教學改革目標下,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應對新的教學目標對教育教學有負面影響。另外,由于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感性的情感教學,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有進步和發展。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枯燥的教學氛圍,不止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心不高,還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知識點的理解及運用。
學習氛圍是有效學習的前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而富有情感的學習環境,教材上平面而斷層的知識是不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的,只有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去思考,使其沉浸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真正掌握道德與法律的規則和標準,促進情感教育的滲透。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來自于生活的課程,在教學時合理應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科目存在的意義。將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作為載體,不僅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促進情感教學的深入,還會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也會引導學生將這些事情作為例子,在日后的生活中以此為師或者以此為戒,從而約束自己的言行,進一步促進學生道德品格的養成,為其發展成為全素質人才而打好基礎。
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生活和未來都有長遠的影響,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層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養成的叛逆時期,這個時期心理上的教育和引導對學生的發展有長遠影響,道德和法治教學基于學生品格培養出發,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律上的約束。在道德和法治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可以真正有效提高道德和法治教學的教學質量,因此需要在教學時對感情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使情感教育真正滲透并融合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才能使道德與法治教學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