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鳳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民族中學,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數學是學生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學生數學能力和水平的良好提升。當前部分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應試性和滯后性特點,他們常常實施填充式地數學知識傳授,學生只能機械的接受知識灌輸,極大程度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當下較為時興的合作探究教學,則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的角色定位,并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教學切入點和出發點,圍繞探究二字,實現課堂互動和教學有效性提高。與此同時,在該教學方式下,學生會在問題和新知探究中,不斷提升自身認知、思考、解決問題能力,進而樹立數學自信,實現數學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雙提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合作是其運行基礎,而合作的基本形式則是小組。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組建多個小組,通過生與生間的溝通和探究,實現教學目標充分良好地達成。同時,教師應當實現教學觀念由舊向新的轉變,改變以往教師單向口頭教授的弊端,以合作型的共同探究,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熱情和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來,進而讓他們的學能夠實現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和共同提升。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知識點時,本節知識有著很多種運算方法,同時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有著較強的差異化特點,教師可將學生的理解能力或成績作為教學參考點和出發點,合理和科學地分配學生,組建多個數學小組,每組4-6人為宜。學生自行分工和挑選隊長,隊長負責匯報工作。同時,每組要涵蓋優、中、差三個層次學生,切不可出現優秀生或后進生扎堆的現象,以此來保證公平性和效率性。然后,教師可設問并讓各組進行解法的討論,最終由隊長宣布算法。以此來實現組內生與生之間以及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與探究,有力地減少班級數學能力個性化和兩極化現象,為學生創造實效性和趣味性的課堂環境,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學生的思維尚未成熟,有著具象化和形象化的特點,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一些空洞和抽象的數學知識時,經常性地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便捷和深刻的體悟數學內涵精髓,初中數學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多種形式的合作情境,促使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得以充分有效地提高,讓他們能夠在情境當中更好地感知和體悟數學新知,進而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講授“投影與視圖”時,該節知識對于學生空間思維要求較高,假如教師只靠空洞的言語講解是沒有辦法讓學生正確認知和體悟到其中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可將一些實物滲入于課堂教學中來,創設實物形式情境,為學生準備一些諸如球體、立方體或圓錐等立體圖形,然后分發于各組之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去觀察這些立方體的俯視圖、正視圖和側視圖,同時教師還可讓各組將所觀察的圖案畫在紙上進行統一展示。另外,教師還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三視圖的照片,讓各組進行搶答,回答正確地將獲得積分,最后積分最多的組還可獲得獎勵,以此來讓學生數學知識探究欲望得到良好地激發。
學習任務是合作探究式教學的維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選擇具有可操作和可探究性學習任務,激起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也讓教學效率得到有力提高。在實際教學時,初中數學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共同預習、合作查詢相關知識的資料、合作實踐調研等任務。例如,在講授“軸對稱”知識點時,教師可讓學生討論教室內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活躍課堂氛圍。與此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合作設計隊徽,或者讓學生課后尋找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物體等,促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本節知識要點。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關注初中學生差異化特點,對不同能力或基礎的學生,要布置不同層次的合作任務,以此來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數學自信和數學能力的良好提升。
總的來說,將合作探究式教學與數學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體悟,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因此,教師應當將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合理和靈活地運用合作探究方法,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得以充分有效地調動,為其未來健康和全面發展打下可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