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娜
(河北省永清縣韓村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我們感受到,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政體成績,數、語、英三門主科的成績才是衡量自己孩子學習水平的因素,很少見家長圍著副科老師詢問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體育不好不要緊,又沒讓孩子當運動員,美術不好不要緊,又沒讓孩子當畫家,音樂不好不要緊,又沒讓孩子當音樂家等心理導致家長忽視甚至反對孩子在這些方面的發展和培養,即使孩子有興趣有些家長都會扼殺。除了家長不重視之外,很多欠發達城市縣鄉更是沒有培養學生審美方面的意識,這些對美術的忽視導致教師在美術教學上產生很大的阻力。
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很多時候需要設施設備的配合,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學期都有很多需要投影、美術工具等設施的課程,但是由于基礎設施跟不上,教師在想利用投影時遇到麻煩,需要泥塑時找不到材料,想借助更多方式提升孩子上課積極性時受到打擊,沒有辦法進行正常教學。比如,在泥塑教學方面一年級的《泥巴真聽話》、二年級《新穎的泥名片》、三年級《捏泥巴》教學時,如果要求學生購買橡皮泥,那么橡皮泥也只有在課堂上用到,上完一節課幾乎沒有學生愿意再去私底下進行創作,很多家長也反映買了很多東西但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造成浪費,試想如果學校能夠提供一些完善的設備,將這些上課需要的包含到教學環節的所需設備中,既節省了材料,也方便了教師教學。
在我國教學中,采用的教學體系很多都是沿襲上一輩教師教學做法,新入職教師不敢創新不能創新,導致很多教師都只遵循教師課堂授課、學生認真聽講的方式,但是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美術本身就是一門需要激發孩子想象力的課程,傳統課堂教學束縛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沒有想象和創造何來的美術教學?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成長程度不同,孩子們對審美和藝術感知不同,但是教師總是一成不變的授課,缺少新意,學生開始產生厭倦心理。
傳統思維模式下很多人都認為美術課就是教孩子涂涂畫畫,一個美術本、一盒水彩筆足以,但是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并不只是這些,美術教學是目標的培養孩子的審美和對藝術的感知,很多教師把重點搞錯了,認為教會孩子涂色繪畫就可以。從課本課程設計我們就不難看出單一繪畫教學只占一部分比重,很多課程都超出了繪畫本身,真正的上升到提高小學生審美的高度。教師要認清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設置,不要只重視繪畫技能的教學,忽視其他有關美術方面的教學,進行多元化教學。比如,我們可以將美術課程分為美術繪畫、美術鑒賞、美術手工。美術繪畫包括色彩和線條方面的教學,美術鑒賞包括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美術作品有繪畫、有泥塑等等,美術手工包括除美術繪畫之外提高美術感知的動手能力方面的教學,比如泥塑、折紙等等。課程設置首先要豐富多彩,通過不同的課程內容和授課吸引學生興趣。
由于小學跨度較大,高年級和低年級相差六歲,不同年齡段孩子接受水平不同,側重培養方面不同,若是將高年級的授課方式用在低年級教學,或低年級授課方式延續到高年級,那么必然會導致效率低,缺乏活力。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分階段有針對的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魅力,總結為:低年級注重觀察,中年級注重思維,高年級注重創作。
在低年級階段,教師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每個孩子都有一雙不同于大人的眼睛,他們善于發現、樂于發現,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來展開教學,比如,一年級下冊《可愛的動物》教學設置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在課下觀察自己家或者鄰居家養的小動物,讓他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形態、動作、毛色等,如果有可能教師還可以將一些便于攜帶的動物帶到教學課堂上,比如小雞、小魚、小蝦等便攜但不會擾亂課堂的這些動物,還有一些標本,如果有條件也是不錯的選擇,讓學生通過觀察小動物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動物形態,提高課堂活躍度。中年級要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比如在《設計生活標志》的課程設置上,教師就要帶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自己提供的標志拋磚引玉,教師可以選一些logo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猜一猜logo的含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一些,通過你來展示我來猜的游戲方式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游戲帶到課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增加課堂教學魅力。
美術課堂教學魅力的提升關乎每一個孩子對生活的態度,一個善于發現美、體會美的孩子心靈和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教師有責任將如何提高美術教學課堂魅力提到自己工作日程上,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為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課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