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宇
(吉林省公主嶺市楊大城子鎮第三中學校,吉林 公主嶺 136100)
在新課程背景下,能否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之間的關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持續討論的熱點問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德育是培養個體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養個體良好心理品質的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培養有賴于各種教育途徑,各門學科教學的共同協作。
(一)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沒有德育意義上的愛國守法、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勤勞勇敢、意志堅強、是非分明、公平正直的思想道德品質,就沒有心理意義上人格健康健全的具體內容;歡樂自信、誠實守信、正直堅強、寬容善良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情緒穩定、心境樂觀、內心和諧等健康心理是人整體素質的一體兩面。高尚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心理的外在盔甲,健康心理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在人的心靈深處的內在顯現,是一種境界。兩者互相融合,互相補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最終要達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育人目的都是一致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則是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展。而健康的心理是學生成才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也是進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使他們保持一種主動接受教育、積極完善自我的良好精神狀態,進一步提升德育的目標,從而為他們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創造條件,并使德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塑造,使學生心理狀況的穩定和改善進一步發揮其積極影響,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所以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兩個分離的獨立體,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通過對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分析研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的整合,會更符合現代教育工作整體實施的發展趨勢,有利于促進各自教育功能的實現。開創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這也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結合德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因德育問題而引發的心理問題。
(一)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主體,其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思想素質乃至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學生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各科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提高自身素養,齊抓共管,把德育工作落實到位。同樣,教師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也會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心理培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教師自身心態調節、教學工作做中的心理學、班級管理中的心理技巧、師生心理溝通技巧等。通過對教師的心理培訓,可以促進教學工作開展更貼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教師更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也使教師自身能更好的面對職業壓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確的德育觀為導向,拓展內容體系。心理健康教育中個體的心理素質、個性傾向性都需要有正確的德育觀加以指引,脫離了正確的德育導向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借助德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體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養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增強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在教育實踐中,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并解決其在整合過程中將出現的種種問題,勢必能為學生教育培養發揮更大作用。
(三)心育為德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補充,有利于德育工作的改進。心育主要側重于關注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完善人格,很好地彌補了德育的局限性。
(四)德育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分的引導和參與,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視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德育觀念的層面對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在德育背景下的一種教育活動,其目標和內容雖有其獨特之功能,但都是為了落實和服務于德育,在價值定位和價值取向上不能背離德育的方向。因此,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德育的導向作用,正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和健全完善的人格。
(五)增強家長意識,擴大教育空間。社會大環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也是學校心理教育要關注的。現代社會的信息渠道眾多,人們的生活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勢,成長中的學生缺乏對信息的辨別力,容易為多元的價值觀所困擾,產生心理沖突;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要爭取社會各方力量對心理教育的配合,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最終達到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整體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