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5)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精準資助理念的探討仍處于理論研究和調研階段,要將精準資 助工作落到實處并有效開展,關鍵在于相關“精準化”工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主,學校和社會資金為重要補充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新理念,拓展功能,創新方式,隨著資助經費投入不斷增加,資助規模不斷擴大,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學生資助之路。
目前諸多高職院校推行的大學生資助體系并不完善,政策落實也談不上精準。大學生資助工作本身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如何將國家、省、市各級資助政策落實到位,是每一所高職院校都面臨的實際問題。各高職院校的現狀是都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符合自身學校特點的資助工作機制和制度,力爭確保政策的精準落實。但是隨著精準幫扶理念的提出,對高職院校資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仍舊按照原有的制度和辦法開展工作,導致精準幫扶工作落不到實處,資助政策落實不夠精準。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資助工作是由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和各學院輔導員完成,資助工作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各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是從事資助工作隊伍的人少,工作量逐年增加,很難在短時間摸清學生家里的實際情況。因此,資助工作需要組建一支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的專門隊伍,才能做到“精準幫扶”。
目前,高職院校資助工作中最困難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環節,仍然以認定學生紙質證明、班級評議等傳統的認定方法為主,在互聯網+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很少有高職院校做到與時俱進;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開始著手建設數據庫,但由于數據庫建設仍不夠完善,功能欠缺,不能實現完全的動態化、精準化和信息化。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在大學學習、生活期間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身上固有的“家庭烙印”。這種“烙印”表現為進入大學后與周圍同學不僅體現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差異,而且更明顯的體現是在文化、視野、目標等方面的差異和沖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僅渴望得到物質方面的資助,而且表現在情感精神和成長發展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精準化”學生資助工作體系建設中更多地思考與探索,根據學生自身需求不斷產生發展和變化,不能將單一的物質資助作為高職院校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唯一形式和目標,忽視在精神、情感、能力、發展等層面的關懷與幫助。在實現“需求精準”的具體工作中,應注重“內外結合”、“多級共建”。通過深入二級學院,了解學生真正需求,廣泛調研,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資助工作,力爭做到“需求精準”。
目前高職院校在資助方式上,一般只有按照國家、省市各級政府給予支持的“經濟支助”。在具體操作中,也能注意到保護受助學生尊嚴。按照2019年最新文件精神,對于建檔立卡學生、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殘學生、烈士子女等特殊困難群體,均按最高標準進行資助。對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大數據分析、個別訪談等方式了解甄別,按照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給予資助。在資助過程中,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實施隱性資助,努力保護學生個人及家庭的隱私,保護學生的尊嚴。
在精準資助工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一是要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做到“方向精準”;二是做到“對接精準”,各高職院校根據本學院實際情況建立相應制度,量體裁衣,;三是將“精準幫扶”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傳統單一資助模式--“無償資助式”不再適應新時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00后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多,“互聯網+”原駐民多,“等、靠、要”依賴思想、“自我”的心理很嚴重,引導他們“自尊、自強、自愛”和回報社會的責任意識,比“單一式資金幫扶”更為重要。以我院為例,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多創造勤工助學機會,開展“自強之星”評比等活動,給予他們發揮特長與優勢的機會,積極打造“隱形援助”和“無接觸資助模式”,留給他們自立、自信、自強、積極向上的成長空間。
實現資助和育人的結合,需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資助工作相融合,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立自強精神的培養;注重心理疏導,做好心理干預、化解和疏導心理矛盾工作。開展與專業相結合的實習實訓,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專業建設中找訓自我、發揮優勢,在踏實做事、誠實做人中工作,在經濟上得到幫助、生活上得到關心的同時,在思想上得到引導、精神上得到鼓舞,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可通過校友報告會、自強之星評選、獎助學金頒發儀式、座談會等形式,通過儀式感增強資助育人實效性,促使學生成才成長。
與社會保障一樣,學生資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學生資助工作還任重而道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國學生資助工作在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和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礎上,還需要繼續努力。精準資助工作體系的架構應做到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從而完整涵蓋“精準化”使大學生資助工作的各類要求、各項目標、各個階段,使精準資助理念下的高等學校大學生資助工作既全面又細致,既有高度又接地氣,既立足平實又砥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