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偉
(河南地礦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2018年7月15日至20日我有幸參加了河南地礦職業學院赴大別山干部學院的學習培訓活動,培訓以“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為主題。為期六天的培訓,使我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所孕育的“大別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大別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乃至全國人民共有的精神財富,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弘揚大別山精神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喚。回眸來路,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贏得全國人民的支持,如何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如何建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其根源之一,就是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紅色精神所蘊含的黨性之魂。“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從這塊“抓把泥土就能滲出鮮血”的土地上汲取信仰之鈣、黨性之魂,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在當代青年學生弘揚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革命精神。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的價值維度,探索將革命精神有效融入的實踐機制。
鄂豫皖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所領導創建的根據地之一,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形成的“大別山精神”的指引下根據地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傳奇。孕育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區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百折不撓、不怕犧牲,推翻了”三座大山”壓迫。大別山精神的主要內涵,包括“堅守信念、對黨忠誠,前仆后繼、不怕犧牲、依靠群眾、同甘共苦、胸懷大局、敢于擔當”。“大別山精神”歸納起來,有以下鮮明的特征。一是實踐性。在28年革命奮斗中所形成的“大別山精神”歷經了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從革命精神的萌芽到形成再到成熟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二是革命性。大別山精神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革命品格。它的革命性體現在通過階級斗爭砸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使人民得到解放。三是傳承性。大別山精神的傳承性,具有濃厚的文化背景。它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等民族精神。四是時代性。精神一旦產生,就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大別山精神在和平發展新時代仍然放射著新的光芒。弘揚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正傳播著正能量,成為當今時代鮮明的時代特征。
首先,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更好地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將“大別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思理想政治論課各門課程中完全可以講授“大別山精神”。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這一章主要介紹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理想信念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為什么要樹立崇高的理想;青年大學生如何為崇高理想而奮斗。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因此在新時代背景條件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也要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信仰,必須堅定革命理想信念,弘揚革命精神。隨著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各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部分青年人缺乏在國際形勢中正確的分析鑒別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所誘導,從而使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扭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大別山精神”,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品質感染學生,有助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四個自信”,能夠有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
樹立民族精神之根,鑄就愛國主義之魂。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弘揚大別山精神,就是要筑牢理想信念,做政治信仰的堅定捍衛者。信念是革命者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首先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弘揚大別山精神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認真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次,將“大別山精神”作為有效的載體,可以更好地在高校學生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形成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成果和力量之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許多內容與“大別山精神”一脈相承。弘揚大別山精神,就是要強化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苦難中孕育的大別山精神,為了革命的需要和全局的利益,用自己的犧牲為全局的勝利創造條件。再次,弘揚大別山精神就要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不斷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助于豐富思政課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做無私奉獻的忠實踐行者。“破家革命,赤膽忠心”的吳煥先,他們現身革命的精神令人動容。弘揚他們的奉獻精神,是大學生認識到正確處理好苦與樂,榮與辱的關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思理想政治論課各門課程中完全可以講授“大別山精神”。可以從課堂教學、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等方面著手,不斷創新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首先,要加深思政課教師對“大別山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進行理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其次,將大別山精神融入到校園網絡建設中。網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網絡已深入到我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主流意識形態不去占領,就會出問題、出大事。可以在校園網站上建立相關包括大別山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宣傳欄。再次,在校園文化浸染中開展“大別山精神”等革命精神教育。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校園文化的具體活動中。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一是取決于課堂教學,還有一個就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身觀、價值觀。擴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空間,實現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認同價值。在宣傳欄、走廊、圖書館、校園廣播處等設置專門的“大別山精神”學習板塊,讓學生能時時處處感受“大別山精神”。可以開展如主題征文比賽、主題演講比賽、校園紅色情景劇等活動,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思考。有條件的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到鄂豫皖革命舊址或紀念館參觀,教師在學生參觀學習時適當講解,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真實感受革命不易,培養他們不畏艱苦的精神。第四,要將“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較于本科少了兩門,高職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知識基礎和理論思維能力也相對薄弱,在教學中要梳理教材理論知識點中與“大別山精神”相關的內容,尋找二者之間銜接的恰當方式。可以通過“大別山精神”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來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案例教學。在講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可以深度融合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內容,在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時,處處體現處革命精神中的奉獻精神。
“大別山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根據大學生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實際把它育與自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踐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不斷探索“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路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