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 王蘭
(四川省安岳縣永順鎮中心小學,四川 資陽 641300)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思維邏輯尚且不健全,對于事物的理解也相對片面,由于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要注意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應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對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以單純的抽象化講解為主,這也使得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拉開了距離,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很難找到共鳴,對于知識體系的理解也不夠深入。數學本身來自于生活,并且數學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為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在展開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在課堂上適當融入生活情境,從而使枯燥的教學活動增添活躍的氣氛,這樣一來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體系。
在展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培養,這樣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勢必會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師應該找到課堂教學的突破口,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數學知識內容。在運用生活情境在輔助課堂教學活動展開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運用一些數學詞匯,然后嘗試將這些詞匯帶入到所創設的生活情境當中,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拉近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加容易產生共鳴。教師在進行生活情境創設的時候,還應該保證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以及適用性,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主要是想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科目與我們日常生活存在的密切聯系。但是由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場景往往較為復雜,想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創設以及再現往往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應該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必然聯系,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應用更加具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接受。將生活情境導入數學課堂教學當中,還可以起到對小學生數學思維進行培養的作用,對其今后的數學學習會有很大幫助。
小學數學問題往往是直接來自于生活的,教師在展開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對這一點有明確的認知,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具象化的認知。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特性”的時候,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向學生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是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特征呢?”這時候學生會陷入到短暫的思考當中,然后學生很快就會聯想到自行車架以及香爐的底座等等,同時,學生也對三角形所具備的這一特性有了更加深刻和具體的認知,對于學生接下來學習有關三角形的其它知識點會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教師不僅要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情境,還應該注意在展開實踐活動的時候把握教學機會。由于實踐活動往往較為生活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很近,學生也很容易對實踐活動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嘗試在實踐活動當中融入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以更好的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教師在講解“統計學”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以及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學生對規定范圍內有多少棵楊樹以及多少棵柳樹進行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種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這種心態下來學習統計學相關知識勢必會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是以興趣為支撐展開學習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小學生的這一特性進行準確把握,以游戲教學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自身的課堂參與熱情得到有效提升,這樣一來也直接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乘法運算”相關知識點的時候,讓學生確定教室中一共有多少張桌子,每張桌子有兩名同學,教師與每名同學擊掌一次,讓學生計算出教師一共要擊掌多少次,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對乘法運算的規律進行總結,從而更加準確的得出計算結果。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化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應用可以起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自身的課堂參與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使得學生更加清晰的意識到了數學知識體系與我們日常生活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加容易掌握相應的規律,有助于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