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為 馬云霞
(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牟尼鄉中心小學校;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安宏同安小學,四川 阿壩州 624000)
本文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問題及方法進行簡要分析,旨在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因此,多媒體技術普遍運用到小學課堂教學當中,老師開始以新技術手段進行授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導致老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準備課件,將課程內容整合到課件上,雖然會有很多便利,但是存在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對教材會感到越來越陌生,教材的使用頻率會大幅下降,逐漸被邊緣化,孩子也慢慢開始熟悉接受這種多媒體式的教學,一切都變得簡單化,對課本內容失去了更多的分析,就會嚴重限制學生們的創造思維。
在小學教學當中,老師應該是處于一個引導者的地位,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從而起到一個啟蒙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時候往往對此過分依賴,卻忽略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方面的培養,機械式的按照著事先準備好的課件進行講解課程內容,缺乏和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也大大減少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機會。老師的作用體現越來越不明顯,對教材的講解也越來越少,導致孩子對教材和文本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弱,自然而然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甚至有的時候會導致孩子和新技術手段教學出現角色錯覺,教學應該充滿著人性化而不是機械化,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會得到發展。老師應該給自己重新定位,回歸到在課堂當中。
不可否認的是信息技術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讓一切變得更加簡單,但是教育問題不是小問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認真對待,更不可敷衍了是。我們一些老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備課時,直接從網上進行下載,更沒有考慮是否適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自然對本節課的深度發掘不夠,讓學生們對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入。并且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比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學生們就會直接從網上搜尋答案,長此已久,對學生們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促使學生養成不良習慣。
老師通過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準備的課件多數都是非常精美、內容豐富多彩的,也確實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這種吸引關注點卻發生了改變,關注點不再是教學內容而是這些被美化了的課件身上。老師也恰恰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語文教學當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想象能力,只有帶領學生們回歸到課本,認真思考分析教材文本內容,才能夠讓學生們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給我們的學生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讓我們的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可以讓我們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活潑,自然學習也會變得放松。要想在現有條件下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創造,將課本中的情境進行再現,學生們仿佛就身處其中,以一種“活”的狀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帶來的視覺沖擊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老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關于葫蘆的樣貌、生長環境和使用情況等問題進行提問,等到回答結束后,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農民伯伯采摘葫蘆的視頻,讓學生們通過視頻深刻了解到關于葫蘆的基本情況,自然也就會提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預習是為了讓學生們提前獲知教學的內容,對本課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提高老師今后課堂教學的效率。傳統的預習方式就是要求學生去查各種全解,對文本內容進行注釋,殊不知,這種方法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學生對其預習的課本內容印象所剩無幾。但是我們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課程預習就可以給學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小動物過冬》這一課中,老師把預習作業布置完成后,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可以通過上網進行查閱有關內容,學生們可以清晰了解到不同動物有著不同的過冬方式。包括動物們過冬的住所選擇、食物儲備情況等,在第二天上課時,學生們也會表現的更加積極。
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有著利與弊兩方面,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程當中自然也存在著它的利與弊。只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能夠掌握好分寸,在老師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會讓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更上一層樓,學生們才會接受得到更多深刻、有益的知識,對語文學習變得更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