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貴州省長順縣第一幼兒園,貴州 黔南 550700)
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的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確保幼兒的良好發(fā)展。
國外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唯有激發(fā)孩子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若家庭教育能夠讓孩子實施自我教育,那么這種家庭才為成功教育的家庭。對很多幼兒家庭來說,開展幼兒良好行為相關養(yǎng)成教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是為何呢?其主要原因:一是許多幼兒家庭自身經(jīng)濟條件較為困難,父母忙于生計,根本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孩子;二是個別家庭甚至都不具備經(jīng)濟收入,生活全部依賴社會的救濟,以及政府的幫助等,對于這種生活環(huán)境,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行為習慣的問題上,也并不具備充沛的精力與教育水平;三是有個別家庭條件好過于的溺愛孩子,導致孩子養(yǎng)成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到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四是從幼兒園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沒有掌握科學的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以及沒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培養(yǎng)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幼兒家庭條件的不同,也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教師需要結合幼兒實際的家庭情況,引導家長針對性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如,父母忙于生計,沒有時間培養(yǎng)孩子。針對于此類情況,教師需要與這類家長溝通,使其認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要求家長每天抽出來1個小時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又如,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困難的孩子,家長外出務工這類的,需要教師與外出務工孩子的家長聯(lián)系,要求家長每天花點時間利用微信視頻等交際工具與孩子進行交流,強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再如,針對于一些特別溺愛孩子的家長,教師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其認識到溺愛孩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要承擔起管教孩子的責任,在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時候,要嚴愛并重,這樣才能夠確保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游戲進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在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之間進行有關于良好行為習慣知識搶答游戲,看哪個幼兒回答的又快又準確,而教師則可予以適當?shù)莫剟睿绱藙t能夠豐厚幼兒的知識面,同時此類的游戲能夠確保幼兒的安全性,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更好的感受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促進幼兒長遠發(fā)展。
其次,強化與幼兒的溝通。這種技巧對幼兒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教師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應時刻都融入這種溝通技巧,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目的,以目前實際情況來說,溝通技巧有所不足,具體體現(xiàn)為,個別幼兒教師并不善于和幼兒進行溝通,與幼兒之間溝通過程中缺乏耐心,很少設身處地地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傾聽耐性不足,經(jīng)常打斷幼兒的說話,潛移默化的打擊了幼兒的自尊心,且較少數(shù)幼兒教師還不愿和幼兒進行溝通,只是一味指責幼兒如何的不好,不好在哪里?怎么去解決?教師沒有具體的溝通方式方法和措施。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作好分析,及時與家長溝通,針對不同家庭的孩子,采取不同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癥下藥。教師還應多關心幼兒,經(jīng)常與幼兒溝通,拉近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幼兒教師在與幼兒進行良好溝通的過程中,在不同場合注重自身的形象,才能成就一種良好的溝通,讓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和教師更為親近,這樣幼兒才能夠親其師,信其道,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的有效培養(yǎng)。
最后,開設禮儀教育的課程,利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開展學禮儀、講禮儀、懂禮儀等多種活動形式,對幼兒進行有效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yǎng)。充分利用班級活動室區(qū)角、走廊張貼相關禮儀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素材,讓孩子在從滿正能量的環(huán)境中得到良好發(fā)展和學習。
本文主要就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相關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幼兒時期的孩童在思想意識和是非辨別上存在局限性,很容易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和侵害,一旦缺乏最基本的行為習慣就會使身心受到傷害,所以為了促進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必須要加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教育力度,要學會尊重幼兒人格以及幼兒興趣,同時還應為其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并適當?shù)慕o予幼兒鼓勵和夸獎,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其未來茁壯成長和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