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印度因“新公民法”(《公民身份修正案》)引發的全國性騷亂有越演越烈之勢。16日,盡管南德里地區的地鐵服務恢復運營,但學校仍然關閉。《環球時報》駐印度記者的一個朋友從北方邦諾伊達來哈里亞納邦的古爾岡市辦事,途經新德里時遇封路,不得已原路返回諾伊達。示威者放火焚燒公共汽車,在高速公路和鐵軌上靜坐,警察向示威者發射催淚瓦斯……印度騷亂的場景與最近在世界多地爆發的騷亂幾乎如出一轍,不同之處是印度政府還用了“斷網”。批評人士稱,莫迪政府實施該修正案的目的是排斥穆斯林移民,并邊緣化國內2億穆斯林群體,改變社會和人口結構,向著“純印度教國家”方向演變。
騷亂在擴大,抗議在升級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6日報道,“新公民法”是莫迪今年連任總理后提出的。根據該修正案,在2015年之前因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遷移到印度的非法移民將能取得印度公民身份。但修正案只提到這些非法移民包括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帕西斯派和基督徒,卻未包括穆斯林。11日,國會上議院以125票贊成、105票反對通過了“新公民法”。12日,印度總統簽署該修正案,使其成為正式法律。
據《印度快報》16日報道,15日在德里賈瑪清真寺和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爆發反對“新公民法”的騷亂,造成至少100人受傷,警察逮捕了超過50名學生。15日在南德里地區有上千名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沖突,至少6輛公交車和50輛私家車被焚毀。
新德里的緊張只是因“新公民法”引發沖突的一個縮影。最早爆發沖突的是東北諸邦,包括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特里普拉邦和西孟加拉邦,隨后蔓延到新德里、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喀拉拉邦等地,各地大學生也開始聲援德里的大學生示威游行。16日,騷亂已經進入第四天。據《今日印度報》16日報道,在西孟加拉邦,示威者15日至少破壞了15座火車站,并阻塞了全邦的道路。截至16日,因卷入暴力沖突,阿薩姆邦警方已經逮捕175人,拘留1460人。在阿薩姆邦的首府古瓦哈蒂,為應對騷亂和沖突,政府部署軍隊進行宵禁,關閉了12個區的網絡。持續的沖突和騷亂造成至少6人死亡,多人受傷。其中4人被警察打死。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16日報道,喀拉拉邦首席部長維賈揚當天抨擊“新公民法”是在遏制自由。他說,這個國家正在面臨“爆炸氣氛”,“危機是由中央政府故意制造”。另據《印度教徒報》報道,旁遮普邦首席部長辛格16日也在推特上呼吁中央政府取消“新公民法”:“有關新德里抗議的報道讓我不安,我敦促中央政府全力采取措施,控制局勢,防止抗議升級。”
另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16日報道,印度聯合穆斯林聯盟向印度最高法院提交請愿書,要求廢除“新公民法”。而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在阿薩姆邦的盟友15日也稱,有意在法院對“新公民法”發起挑戰,“莫迪及其政府即將迎來一場長期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戰爭”。
問題出在哪里?
“問題出在哪里?”《印度時報》16日評論稱,目前基于宗教迫害而尋求公民身份的不足幾千人,而抗議的人數卻多出幾十倍。政府為什么在這個時刻引發這事?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亞問題專家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目前穆斯林在印度人口中的比例已經接近20%,而印度教人口占比下滑到80%左右。因為印巴分治等歷史原因,這屆政府始終懷疑國內穆斯林民眾對國家的忠誠度,認為他們心懷巴基斯坦,再加上這些年不少涉恐案件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所為,所以政府想通過這次的“新公民法”盡可能地把他們排除在外。
印度《論壇報》16日發表社論稱,“新公民法”是關于克什米爾自治地位的憲法第370條款被廢除、廢除印度穆斯林“三重塔拉克”離婚方式和阿約提亞神廟判決后發生的又一起針對穆斯林的事件,加深了人們對印度境內穆斯林地位的擔憂。“該法恐將穆斯林排除在印度國籍之外”,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博客“解讀者”16日稱,印度是2億穆斯林的家園,這是印度建國先輩的遺囑,也是很多印度人的驕傲之源——印度憲法保障人人平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周,這個世界最大民主國家通過“新公民法”,“首次將宗教作為決定誰是非法移民的標準”。文章稱,這個世俗國家正在墜入“神權治國”的深淵。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臺以來,就通過各種手段,讓一個曾經世俗和多樣化的民主國家,變成印度教主導。
全印度天主教聯盟主席戴亞爾也批評政府的這一行為。“該修正案讓國家處于一級恐怖當中”,他15日對媒體表示,莫迪政府規避了憲法的道義,以此來擴大其權力和政治范圍、實施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議程。
“危及印度外交目標”
“面對各邦抗議的燎原之勢,印度中央政府似乎錯誤估計了反擊的力度”,《印度時報》16日發表題為《外交挫敗:公民修正案正在危及印度外交目標》的社論稱,除了國內抗議,“新公民法”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挫敗是在外交方面。兩名孟加拉國部長——內政部長和外交部長取消對印度的訪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原定16日在阿薩姆邦古瓦哈蒂同莫迪舉行會晤,因騷亂“無限期”推遲訪問。這使印度“向東看”政策遭受沉重打擊。
孟加拉國外交部長穆明16日要求印度提供非法生活在印度的孟加拉國公民名單,允許他們返回孟加拉國。印度政府曾私下向孟加拉國保證,“新公民法”純屬內政問題,不涉及雙邊關系,而眼下的做法讓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在國內非常尷尬。印媒分析稱,兩名部長選擇取消對印度的訪問,表明孟加拉國不再沉默,這將給印度帶來壓力。孟加拉國《黎明》報近日發表社論稱,印度世俗主義已終結,“毫無疑問,在莫迪的統治下,印度正在轉變為印度教國家,少數族裔正在被邊緣化。”通常孟加拉國的英文媒體都避免公開批評印度。
“新公民法”也開始影響到印度與美國的關系。“我們密切關注《公民身份修正案》的發展。尊重宗教自由和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待遇是我們兩個民主國家的基本原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2日已禮貌性表達了“關注”。印媒稱,隨著騷亂的擴大,美國和西方的批評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厲。
《印度時報》16日稱,“新公民法”的生效不利于印度的國家形象。“過去6年,印度已經被公認為一個新興大國,并在重要國際舞臺上鞏固了自己的位置,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都將印度視為重要伙伴,以對沖中國在亞洲的影響。但所有這些都伴隨著新德里的最新舉動而化為烏有。如果外國政府和公司謹慎投資,再與巴基斯坦聯系起來,那就是真正的悲劇”。
事實上,西方輿論在報道這場騷亂時對印度還是筆下留情。香港《大公報》16日稱,印度是世界上最頻繁使用斷網對付騷亂或緊急情況的國家,印度今年8月在突然剝奪印控克什米爾的自治權后,也祭出了長期斷網手段,隔絕當地與外界的聯系渠道。有網友指出,印度是“民主國家”,隨便斷網也沒有引發西方指責,可見外媒的雙重標準是多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