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燦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重視飯后的散步和午后的休息,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飯后散步老少皆宜“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養生諺語,這不是沒有根據的。早在隋唐之際,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提出:“食飽行百步,以手摩腹數百遍。”以后,歷代的養生著作都很重視這一養生保健活動。飯后散步,看起來是小事,長期堅持可以助消化,健脾胃,對人體健康是很有裨益的。散步的運動量不大,但能起到舒筋活絡、流通氣血的作用,是老少咸宜的鍛煉方式。
當飲食過飽,胃部飽脹不舒時,在飯后散步的同時,還可以做腹部的保健按摩。具體做法是,在緩緩步行的同時,用自己的右手或者左手手掌,按于腹部,以臍部為中心,逆時針方向做打圈按摩,用力適中,動作輕緩,著力均勻。這樣散步加上按摩,很快就能消除飽脹感,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
散步還需方法得當
飯后百步走還要注意方法得當。散步不求速度,徐步緩行,用逍遙二字可以形容。所謂“百步”也就是個約數,可以二三百步,也可以上千步。走若干步后,停歇片刻再走也未嘗不可。散步的時間短則10分鐘,長則半個小時,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散步的場所以寬闊平坦的路面,空氣清新、衛生安靜的處所為宜,雨雪天在屋內踱步亦可。關鍵的是要掌握適時、適量、適意、堅持的要領。
飯后不要快步疾行,匆忙趕路是不可取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胃下垂。還要注意不要到塵土飛揚、空氣污濁的場所,或者人聲嘈雜、交通擁擠的道路上去散步,以免受到污物、噪聲的污染,也避免發生危險。夏季的中午,烈日炎炎,不要到烈日下去散步,以防中暑。冬季早晚,室外寒冷,散步時要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嚴冬出外散步,要穿戴好衣帽、手套,防止風寒侵襲。
稍將休息不貪眠
午休的合適時間在半小時至一小時。如果時間過長就會越睡越想睡,起床后反而感到更加困倦,頭腦不清醒,晚上上床后又難以入眠,這就擾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律。進過午餐后,先散步片刻,回到室內之后,或進行午睡,或只是閉目養神,或欣賞音樂,或玩弄花草,或敘談家常,這都是午休的形式。實際上,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能夠進行短暫的休息,使心情平靜,消除疲勞,都是可以采納的。具體的午休形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