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比利時海軍公認網2019年11月3日報道,俄羅斯海軍20385型輕護艦轟鳴號將裝備3M22鋯石高超聲速導彈,3M22鋯石是俄羅斯研制的一種裝備超燃沖壓發動機的高超聲速反艦巡航導彈,結合了彈道導彈的速度和巡航導彈的機動能力,是專為對抗現代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而設計的。其低空射程估計為250~500千米,在半彈道軌道上可達740千米,平均射程約400~450千米,最大射程可達1000千米。轟鳴號輕護艦排水量2200噸,續航力5600千米,自持力15天,主要執行探測和摧毀敵方潛艇和水面艦艇,為部隊登陸提供保障等任務。

據英國簡氏防務2019年10月10日報道,烏克蘭南方設計局在2019年10月8日—11日舉辦的烏克蘭武器與安全2019國防展上,披露了一型遠程超聲速空對地導彈,代號“閃電”。項目設計師表示,該導彈的性能與俄羅斯的Kh-31導彈類似,但速度將稍快于Kh-31的馬赫數3.5,射程也更遠。與Kh-31一樣,該導彈也將采用三種不同的導引頭,包括用于反艦的主動尋的導引頭、光電導引頭,以及完成打擊敵方防空系統任務的主動反輻射導引頭。

據荷蘭今日海軍網2019年10月30日報道,美國海軍最新一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黎波里號在墨西哥灣完成為期3天的驗收試驗后返回英格爾斯船廠,試驗過程中,美國海軍審查委員會對該艦的推進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戰斗系統及航空性能等進行了評估。以制空能力為主的的黎波里號是美國級兩棲攻擊艦2號艦,長257米,排水量約45000噸,航速超過20節,采用燃氣輪機推進裝置、區域配電以及高效的電力輔助推進系統。

據海軍認知網2019年10月25日報道,空客直升機公司向德國聯邦國防軍裝備、信息技術和現役保障聯邦辦公室交付首架NH90海獅直升機,后續將部署海軍,預計2019年底再交付2架。2019年夏,NH90海獅直升機完成飛行測試,驗證了搜索、救援及特種作戰能力。部署后可執行搜救、海上偵察、特種作戰以及人員物資運輸任務。除了陸基使用外,也可部署于柏林級702型戰斗支援艦。

據海軍技術網2019年11月1日報道,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布里斯班號與美國海軍完成實彈攔截測試。期間,該艦可使用“協同交戰能力”(CEC)系統和美國海軍斯托克代爾號驅逐艦發來的遙測數據。CEC系統具備安全通信能力、增強態勢感知能力和火力集成能力,可使艦艇、飛機和地面部隊共享傳感器信息和實時作戰系統數據,該系統主要設計用于提高美國海軍艦艇和飛機的防空作戰能力。

據防務世界網2019年10月21日報道,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正在開發名為阿爾法-S的蜂群無人機系統,以及一個人工智能的機器翼人。Alpha-S蜂群無人機長約1~2米;可攜帶1.5噸炸藥;彼此通過電子數據鏈路連接;使用紅外和光電傳感器檢測目標;可在戰斗機上發射。機器翼人是一種無人機,其大小僅為常規戰斗機的一半,具有隱身功能,配備人工智能,可以在常規戰斗機之前飛行近100千米,以應對敵人的威脅。

據美國防務博客2019年10月20日報道,美軍已部署新型M17模塊化手槍系統。M17是9毫米半自動手槍,重約0.9千克,比M9手槍輕,可裝17發備用彈,比M9大兩倍。M17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采用內部撞針擊發結構,而非M9的外部錘擊發動結構,提高了準確性和殺傷力,使士兵在戰斗中可發揮更大的機動性和靈活性。M17手槍采用模塊化結構,其變體包括緊湊型M18手槍,旨在替代M9和M11手槍。

據塔斯社2019年9月25日報道,機械制造科研生產聯合體已研發出了最大射程達到800千米的縞瑪瑙-M海基巡航導彈,且提升了對海、對陸目標打擊精確度,飛行試驗將在近幾個月內開展。與現役縞瑪瑙相同,改進型縞瑪瑙-M導彈可攜帶常規戰斗部和核戰斗部。

據美國防務博客2019年10月20日報道,美國陸軍士兵已經開始接收IHPS下一代頭部防護系統。IHPS是集成式頭部防護系統的縮寫,是升級版士兵防護系統的一部分,新頭盔更輕、防護等級更高、碳纖維完整性更好。能夠提供更大的敏捷性和機動性,士兵可以靈活地根據威脅和任務來增減個人裝甲防護。

據太空網2019年10月4日報道,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部署了最后一個巡視器來探索小行星龍宮的巖石表面。隼鳥2號探測器自2018年6月以來一直在探索這顆小行星,2018年秋天,其在這顆小行星的表面部署了另外3個著陸器;然后,任務的重點轉向了樣品收集。目前,隼鳥2號正在執行返回地球前的最后一項任務:在小行星龍宮表面部署一個名為MINERVA-II2的巡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