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芳 陳淑華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引言:眾所周知,當前時代的發展需要培養具備社會責任和高素質的人才。大學生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力,對其社會責任意識進行強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符合當前時代人才培養需求。同時,針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從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進行了解,促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來分析其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提升的作用,提出有效的培養路徑,加強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載體,注重對學生公民責任意識教育活動的開展[1]。除此之外,要對大學生群體進行科學教育,能夠正確應對未來文化的沖擊,降低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影響,能夠去主動的實踐于社會,提升自我素質。
在當前的時代下,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現狀進行分析,要了解其積極的方面,同時,也要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時代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存在積極的方面。首先,表現在對家庭的歸屬感較為強烈,會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能夠對家庭負責。其次,能夠認同環境保護觀念,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有一定的理性。再者,具備志愿服務意義,使部分學生相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積極投身于以西部工程建設,利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社會進行回報,為國家的建設事業貢獻力量;最后,學生具有一定的網絡責任意識,在網上進行發表言論較為理性,會負起責任,不散播一些謠言。
1.個人責任意識缺乏
部分大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形成對自我責任意識的認知,缺乏明確的人生規劃。同時,對自我要求較為松懈,沒有一定的自制力會使得大學生自我責任意識缺乏,不能按照既定的目標向前邁進。
2.陷入兩難境地時表現出退縮
在當他人的利益被損害時,往往會表示出對與自己無關的心態,對他人提供幫助的比例在下降。同時,受到一些社會個別道德示范現象的影響,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在社會責任踐行中會出現退縮現象,缺乏對自我犧牲的奉獻精神。
3.責任踐行與責任意識水平不匹配
當前大學生在社會責任認知層面表現積極,然而,在踐行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大學生對志愿服務和環保意識能有一定的認同,但是,在進行活動參加的過程中沒有對自我行為進行約束,說明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意愿,但是缺乏具體的實踐,沒有真正的回報社會意愿轉化為行動的比率較低。
首先,家庭因素在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學生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部分學生在家庭中具備一定的責任,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對社會責任意識進行轉變[2]。其次,學校教育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重視治愈而輕視德育,對于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較為薄弱。雖然涉及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但缺乏實踐活動,沒有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意識正確認知的培養。其次是社會教育,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外來文化沖擊較為嚴重,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作用會使得學生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導致一些不良價值觀念進入校園,對學生思想造成腐蝕。
社會責任意識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應具備的責任和義務,需要通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來使學生獲得思想覺悟。因此,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對學生的責任進行深化,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在下文中,我們展開探討。
學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能夠為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奠定基礎,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參與社區服務、環境治理、志愿活動,可以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到社會的大環境中,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明確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習效果。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使學生能夠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對實踐各個環節進行反思,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社會服務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在活動開展中,使學生能夠對社會責任感進行感受,帶來一定的成就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貢獻,使學生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學生在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對自我進行改造,能夠使學生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同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改造,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對社會進行服務,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生發現自身問題,進行取長補短,縮小差距,促進學生履行社會責任[3]。
在當前的新時代下,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進行培養,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來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活動提供載體,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對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進行落實,對課程進行設計,能夠進行系統的規劃,保證其開設的合理性,將社會責任意識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各個環節。比如,我們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明確的過程中,要對教學活動載體進行合理的選擇,劃分學生的責任,使得整個時間活動過程能夠合理的操控,讓學生在自身社會角色完成相應的任務。比如,開展學生的頂崗實習活動,讓學生能夠利用自身的職業來去明確工作和職責,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對學生能力進行鍛煉,使學生能夠形成社會責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進行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建立載體,通過多種形式來保證教育效果,比如可以采用志愿活動、頂崗實習、社會調查等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升自我社會責任意識。比如,在進行社區服務的過程中,要能夠提高社會實踐性,豐富社會實踐內容,從多方面來進行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和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社會職責[4]。
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幫助學生能夠積累工作經驗,獲取社會技能。同時,對社會服務理念進行貫徹,要使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形成對公民身份和社會責任的正確認知,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明確自身力量的奉獻,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進行優化,能夠促進學生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中,教師也要加強對相關理論的講解,針對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來進行分析,強化學生的責任觀和價值觀。比如,在救災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志愿者,學生可以對志愿者的精神進行學習,借助一些手工作品制作來進行,以滿為災區籌集災款能夠解決資金問題。同時,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解決資金問題,同時,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自身社會意識。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健全人格,而大學生思政社會教育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關鍵的部分,要借助社會教育活動的開展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義,在社會大環境中對自身責任感進行提升。同時,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開展,要使學生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發現,縮小與社會之間的差距,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除此之外,除了對理論進行研究外,我們還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理論來進行,科學設計能夠對社會實踐內涵進行提升,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提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