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晶
(中電建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是越來越激烈。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發展,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
經濟管理是一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只有采取科學的經濟管理方式,才能在國際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的狀況下生存下來。對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的必要性主要有兩點,首先,只有進行創新才能促進自身發展,目前,各種新型技術不斷出現,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對傳統的經濟管理也產生了沖擊,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創新,則會出現管理效率落后、管理問題頻現等問題;其次,進行創新也有利于帶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而言,國有企業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果這部分企業出現嚴重的發展問題,不但會對我國其他類型的企業產生影響,也會造成整體經濟發展的退步。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之時,還有部分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存在認知上的誤區,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存在對經濟管理的錯誤解讀,將經濟管理片面而單純地理解為財務管理,這就造成經濟管理內容的缺失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業經濟管理的效能,對于企業的經濟經營與管理不利,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性的影響。
從我國現有的企業管理現狀來看,經濟管理不善一直是制約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問題。由于內部領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參差不齊,形成了不同企業實力高低的差距,部分企業內部管理模式單一,缺乏制衡制度,經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領導者的職業素養,給領導者專權操作留下很大空間,在經濟管理工作上存在著權責模糊的情況。同時,太過重視宏觀調控,缺乏明確的制度約束,對財務控制工作太過理想化,很多領導對財務工作的具體流程又不夠清楚,拉低會計信息的可信度,進一步拉低客戶滿意度,這種資源配置上的不合理,使企業在經濟效益上損失嚴重。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變在人才的競爭,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經濟管理工作成效。就企業經濟管理中人才培養現狀來看,人才培訓機制單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員工思想培訓重視程度不高,未能及時更新和完善員工的知識結構,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獎懲機制不夠完善,員工工作強度大,收入偏低,難以緊跟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員工工作積極性;企業領導和員工溝通不充分,人才管理模式不合理,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人才斷層現象。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企業要突破自己對經濟管理的認知誤區,樹立科學的經濟管理發展觀,用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經濟管理理念為企業引領方向,以科學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作為指引,創新企業經濟管理新理念,注重新理念的循序漸近,逐漸使科學先進的經濟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引領企業向特色化、規范化、新型化的方向發展。
針對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首先要做的是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戰略布局的優化,從長遠目光看,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原有的發展戰略,強化戰略性業務,積極引導增量,盤活存量,夯實資源基礎,為市場形勢好轉之后擴大投資規模做好準備。其次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加強管控,把握資本運作的原理,做好經驗總結,精打細算每一筆資本性支出,健全企業內部監管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企業的經濟管理組織是確保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物質基礎,企業要采用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升企業自身對于外界環境的靈敏性及適應度。同時,還要優化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中的業務部門,使之靈活而高效,采用先進的網絡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對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歸納和處理,更好地提升企業組織機構的快速反應能力和信息高效處理能力。
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為了能夠提升企業人才競爭力,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經濟管理創新中提高對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視程度。結合企業發展要求和員工能力水平,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使每位員工都能夠在企業找到自身定位,采用柔性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定期組織人員培訓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和責任意識,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降低企業人才流失的風險,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新時期企業經濟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希望在與之對應的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以及建議的幫助下,能夠破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不斷完善企業的管理模式及市場經濟體系,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