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重慶市巫山縣篤坪初級中學,重慶 404700)
在我國新課標語文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教師在展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這一教學理念進行全面的落實執行,對話教學的展開應該以學生以及教師之間的觀點交流為基礎,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對學生現階段的語文閱讀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同時也可以起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持續提升的作用,這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于我國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往往是以“獨白式”的教學為基礎,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接受情況,并且也使得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較為枯燥,不能起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應該是以溝通作為基礎的,只有學生與教師之間提升溝通頻率,再來能夠更好的實現對閱讀內容的傳達以及理解。語言是具有動態性以及靈活性的,可以將一件死板的事情說得富有吸引力,應用對話的方式展開語文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活動的實際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境界得到提升。
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對話教學理念的引進,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仔細審視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展開的實際情況,就會發現,部分語文閱讀教學課程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認知偏差以及局限的情況,這也就使得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有效保證[1]。因此教師在對對話教學方式進行應用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時常進行教學反思,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更加理想,與現階段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更加符合。語文對話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式,其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來對語言的作用進行提現,從而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教學活動的展開更加自然以及流暢[2]。語言的形式以及意義之所以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主要是建立在互相傾聽的基礎上,如果兩個人進行語言交流,其中任何一方沒有做到認真傾聽都可能會導致語言交流障礙的出現,同時也會對語言交流的綜合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得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或者情境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對于學習者來說,往往對于對話交流過程中的語言較為敏感,教師在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應該注意對現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把握,這樣一來可以對學習者語言中所傳遞的情感進行準確捕捉,這樣一來可以對學習者語言所表達的意向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使對話教學的展開更加深入[3]。
例如,教師在對《小公務員之死》一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將課文按照敘述結構來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對學生進行一一講解。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教師應該首先建立起問題:“有人對小公務員實施暴力嗎?”這時候學生會互相交流,最后的出的結果是一致的:小公務員并沒有受到任何暴力;教師還應該接著提問:“小公務員是自殺而死嗎?”這時候學生又會進入新的思考當中,最后得出的結論也是一致的:小公務員并不是自殺而死;教師還要接著問:“小公務員既沒有受到傷害,有沒有自殺,那么它的死因是什么呢?”這時候學生就會進入新一輪的討論當中[4]。這種教師與學生反復問答對話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文章產生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理解。學生往往會對小公務員的死因產生好奇,但是一時又很難說清小公務員到底是因何而死,教師應該注重應用對話的方式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這樣一來也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課文學習積極性。
語文閱讀對話教學在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結構進行設計,同時還應該對對話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問題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同時,閱讀一篇課文的過程也可以看做是與學生進行文本對話的過程,主要是通過理解以及想象來實現對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也更加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很多自己的認知以及想法,教師在展開對話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對學生這一特點進行考慮,理解性對話才能夠保證對話信息交換的有效性[5]。因此,要以師生雙方相互理解作為對話教學展開的基礎,這樣才能夠保證對話教學展開的整體質量以及效果。初中生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積累,因此對于很多問題也會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因此,教師在進行對話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 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有保證對學生語言所表述的內容有深入理解之后,才能夠使對話教學的效果得到體現,這樣的交流也在具有實際意義。語言本身所傳遞的內容往往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理解性對話的展開前提要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言內之意”有清晰具體的認知[6]。在進行文本閱讀教學的時候,讀者會通過朗讀來進入到思考當中,并且會沿著語言進入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當中,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時還可以實現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交流溝通,對文本所闡述的內容有清晰、全面的認知,同時也更加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這對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生活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對于初中文本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對文本中的“言外之意”進行挖掘以及表現,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教師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帶領學生對文本背后的內容進行發掘[7]。對于有些的文學作品來說,其文章的結構以及內容安排具有嚴謹性,并且邏輯思路清晰,在文章中所表現的意境也是層次鮮明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文本中的“不確定性”以及“模糊地帶”進行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模糊地帶往往是意境闡述的重要地方,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文章中沒有具體交代的內容進行理解。并且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探索,要對作品的“言外之意”進行更加深入的發覺,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所營造的整體意境,同時也會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8]。教師在展開文本對話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文本的空白處進行填補,對話教學中的“對話”所體現出的不能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更應該是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教師是一個連接作者與學生的媒介,其主要作用是代替作者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一來,學生對于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創作方方向、作品中心思想等等都會有更加全面具體的理解[9]。
現階段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我國教育事業當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合作學習主要是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應該適當留出學生互相溝通的時間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活動的整體展開效果更加理想,同時也使得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有助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面展開[10]。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當教師布置完問題之后,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效果更加理想,當學生遇到自己不同的問題的時候,可以與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分享,從而使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都參與到問題的探討以及解決當中,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
從現階段我國很多初中院校語文教學活動展開的實際情況來看,往往學生自身的互動意識并不強,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之后,學生往往會陷入到思索當中,并不會與其他學生進行互動,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可以使學生思考的內容更加豐富,對于問題的認知也更加全面[11]。想要保證生生對話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體現,主要應用的是分組教學法,使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處于互動以及交流的狀態,這時候學生的思維就會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學生既是對話的傾聽者同時也是對話的主人,在以便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一邊還會考慮他人觀點的正確與否,這就使得學生始終處于思考的狀態,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不會出現思維間斷的情況。此外,小組學習方式的應用還可以使學生養成相互啟發、相互點撥以及相互補充借鑒的學習方式以及思考方式,等于是幾個學生一起手拉手前行,這也使得思維在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的火花,也出現了更多的可能,使得一個系統的問題得到了分解。鮮明的觀點往往是在相互討論當中逐漸差生的,學生在互相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會養成良好的互助學習習慣,同時也使得學生的精神特質得到激活,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來說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會使學生暢所欲言的習慣得到培養,這也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熱烈。
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對其展開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自身往往也會對課文內容抱有主觀的態度以及看法。在生生對話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相互表達自己的主觀見解,每個人都有可能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在相互討論以及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逐漸進步。在注重生生對話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師生對話的教學氛圍進行培養,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對于文本有更加深入的認知以及理解。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其中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無論什么時候教師都不能從教育活動中推出,教師應該積極、熱情、巧妙的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學習當中。當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倦怠情緒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情緒進行積極調整,當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理解偏差以及思路不正確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點撥,對學生存在的偏差之處進行及時糾正[12]。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精彩之處的時候,教師也應該對其進行鼓勵以及贊揚,從而使學生獲得一種自豪感。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在展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做一個掌控全局的人,并不是依靠課堂紀律管理來實現掌控全局,應該注意對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師生交流環節進行準確安排,從而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家人以及伙伴,在對話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進行將問題進行生活化的處理,這樣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也更容易是學生口語教師之間產生共鳴,有利于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課程的綜合學習興趣。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的時候,應該注意保持與學生位置的平等一直,教師不能用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這樣學生很可能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從而很難做到與教師進行敞開心扉的交流以及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話教學模式的科學應用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位置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也使得教學活動的展開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律 長征》一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層次劃分,引導學生對整首詩的各句意境進行拼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體現出了怎樣的情境?學生會針對教師的體溫進行小組內討論,教師要讓各個小組排出一個代表對自己小組的觀點進行闡述,當闡述完畢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組間交流,從而使小組的觀點可以影響到班級內更多的學生,這樣一來小組討論學習的氛圍就會變得更加熱烈,有助于教師對話教學的展開。
對于初中生來說,構建平等的教學平臺可以使初中生更好的接受相關知識體系。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對話教學方式可以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師生情誼的建立,這對學生今后學習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教師在應用對話教學模式來展開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始終注意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高度,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同時,平等的對話關系建設會更好的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從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信賴。當教師在學生心中獲得信任之后,教學活動展開的效果也勢必會變得可更加理想,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教師應該將學生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并且在教學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并非是管理。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對話溝通的時候,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問題進行考慮,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夠更好的與孩子和諧相處,才能夠更好的走進學生的生活當中,從而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會產生真實的、獨特的感受,這也更加有利于今后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
對話教學的理念的應用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一次新的嘗試,這也與現階段我國教育大背景發生改變有直接關系。對話教學的理念主要是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與學生保持平等的位置,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對話教學在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作為主體,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同時,對話教學方式的應用也可以使教師與學生的默契得到有效提升,這會使課程教學展開的效果更加理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文本情況進行對話教學設計,這樣可以使教學活動展開的效果更加理想。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課程,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狀態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綜合成績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