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四小學,江西 九江 332200)
情境教學法的出現為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轉機。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很低,而且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氛圍都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共同導致了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低下,教師無法通過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
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種學習情境,以生動形象的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音樂課的情境教學就是運用生動聲像將音樂轉化為具體可見的圖像,帶領學生進入特有的音樂情境[1]。
音樂是通過音調的連貫形成一首歌曲形成的,虛擬的聲音很難讓學生僅僅通過聽力來感受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情境教學法的出現就彌補了小學音樂教學在這方面的漏洞。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將音樂中的畫面和情感通過具體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對于學生進行情感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就能根據情境更好地進行理解。
小學音樂教學不只是要求小學生進行聆聽,更要求小學生能將這首歌曲記憶下來。很多小學生因為無法準確的將歌詞記下來而對對小學音樂教學產生了厭惡心理,這對于音樂的學習時非常不利的。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加深小學生對于歌詞的印象,使得小學生能準確的將歌詞記在腦海中。學生只需要將情境和歌詞聯系起來,在記憶時就會在腦海中自動出現相應的情境,就能幫助學生更加迅速地進行記憶[2]。
在農村及偏遠地區,教師和學生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的思想中,語數英才是小學生應該著重學習的學科,音樂的學習對于自身的發展毫無意義。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并沒有使得這些地區的人們轉變對于音樂學習的觀念。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多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表現為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一味地給學生灌輸音樂知識。表面上看,教師交給學生很多知識,但實際上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卻是少之又少。教師并沒有及時地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3]。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而小學音樂教材卻無法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進行優化。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在小學階段主要是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主,并不需要向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過分依賴課本,而沒有為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就被局限于某一小塊區域,得不到真正的發展。
情境的創設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對于接下來的教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教師在教學前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對即將教學內容的興趣,鼓勵他們繼續探索。鼓勵學生走進情境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提高自身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
例如,在學習《小雨沙沙》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音頻。音頻要貼合教學內容,可以播放一段雨聲。學生在聽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大家通過這段音頻可以猜測出這時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嗎?學生通過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歌曲學習來尋找答案。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已經成為了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從視覺、聽覺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多感官進行音樂感受。視頻、圖片等都是教師能充分利用的創設情境的工具,符合小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識特點,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率[4]。
例如,在學習《玩具兵進行曲》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為大家播放一段我國舉行閱兵時解放軍戰士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能切身感受到解放軍在走正步時的形態,帶領學生在教師或操場走正步,親自感受音樂中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律動,用自己的值動作感受歌曲的情緒。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探究出適宜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前,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從國家哦度為學生展示音樂中的情境,調動學生多感官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作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首要目標和任務,通過多種現代手段為學生展示出音樂情境。最終使得學生通過多感官的結合,產生強大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希望教師能切實將以上措施落到實處,勇于創新,不斷探索,極其小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推動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