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清
(樟樹市永泰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1203)
小學階段孩子正是處于好奇心強烈,對世界充滿探索欲,以及求知欲渴望被滿足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英語學習基礎奠基的重要時期。在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當前,對于處于英語基礎培養位置的小學英語教學水平要求更高。因此,教師們只有積極主動地改進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的運用,才能有效構建起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模式,達成英語教學效率以及實際效果的提升。具體來說,促進小學英語教學多元化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興趣是激發一個人內在學習動力的關鍵因素,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自然要從培養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興趣上著手。在興趣的培養方面,進行豐富化的教學活動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比如在進行季節有關的單詞學習時,教師創設模仿造句活動,引導學生將季節與之前學過的顏色單詞聯系起來,教師首先以春天為例進行造句示范,“Spring is green”(春天是綠色的),然后引導孩子們將其他的顏色與季節聯系起來造句,從而將學過的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在強化鞏固中強化與新知識的聯系,從而建立起英語知識網絡,在趣味化的學習活動中,實現知識的有效學習和復習[1]。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其它行業的發展,其帶來的多媒體技術對于教育教學的促進力量也同樣不容小覷。在網絡化信息化發展的當前,多媒體設備在小學課堂中越來越普及,利用這些器材,發揮新型化手段對于教學的促進作用,是小學英語教師必須關注以及研究的課題,并且需要進行強化性的實踐。比如利用ppt,可以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的形式,對相關知識進行具象化演示,促進學生的理解;再比如電子白板的放大鏡、熒光筆等功能,可以發揮強化展示與標記的作用,突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2]。以與色彩有關的單詞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顏色的事物,并組織連連看活動,促進學生將單詞與實際含義聯系起來。
情境化的教學有助于使英語知識更加地具體化,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于相關單詞的具體含義以及使用方法等的理解,從而達成對知識的有效理解和運用。而教學環境的豐富建設,也可以形成良好英語學習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形成對學生的熏陶,從而促進英語知識的內化,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的素養和習慣。具體來說,環境的創設首先是學習環境的創設,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張貼簡單的英語對話漫畫,要求在英語課堂上問好等的基本用語都使用英語等,強化英語課堂的儀式感。其次是教學環境的創設,即創設有關環境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一般通過使用多媒體、導入具體生活情境兩種方式實現[3]。
小學階段的孩子相比于發育完全的成人來說,注意力較為容易分散,專注力、定力等都仍需進行持續化培養。因此,為了實現教學中英語知識對學生的有效吸引,教師就要著眼于順應孩子愛玩的天性,將英語知識融入到游戲中,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促進學生更深入地對有關知識形成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并有效鍛煉其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得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覺到愉悅和放松,并有效加深有關英語知識在學生心中的印象,保障良好的學習效果[4]。比如在進行與活動有關的英語單詞學習時,開展“I can do ……”表演游戲,以單詞“jump”(跳躍)為例,教師可以邊說“I can jump”邊作出跳躍的動作,引導學生以其它的單詞進行造句和表演,這滿足了小學生好動的天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向師性和從師性,就要求教師認識到自己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實際學習生活中自身引導性的發揮。小學生是包括英語在內的各科知識學習的主體,其自身的興趣和努力是促進學習效果實現的必要條件,且新課改也對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和培養。綜合通過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促進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保障英語教學的質量。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用平等的態度,溫柔的語氣,鼓勵的方法來與學生相處,使得學生更加信任教師,把老師當成自己的朋友,從而樂于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將英語的學習當成快樂和輕松的事。
在我國堅持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的新時期,對于處于英語學習培養基礎階段的小學英語,其教學的水平目標以及效果的要求都逐漸提高。在這一階段,更加注重學生英語素養的培育,英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而非單一的知識學習。因此,為了有效達成英語教學的目標,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改進策略,運用更加多樣的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使小學階段的孩子在內在學習欲的帶動下學習英語知識,從而保障英語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