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賀媛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滿城鎮(zhèn)中學,河北 保定 072150)
初中語文開展分層施教,即將學生、目標、作業(yè)、評價等整個教學進行分層,是貫徹新課程理念“因材施教”的具體舉措,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更是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齊步走”導致的“吃不飽”和“難消化”問題的有效途徑。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約束,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味地追求高分,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得無趣,就連富有情感的語文課堂也變得毫無生機。受這種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極大,導致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了信心,甚至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歸根結底,造成此種現(xiàn)狀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將傳授知識作為了教學唯一的目標,他們沒能很好地把握學生的學情,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能利用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造成學生學而無趣,久而久之成績上的差距與日俱增。
因材施教,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他主張對學生開展差異化教育,依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通過補偏救弊促進學生之間逐步縮小差距,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應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全面提高。例如,針對學生聽課、演講、閱讀、寫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強弱,及性格開朗或內(nèi)向、組織領導能力強弱等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組,每個小組各有一名能力強的同學,如聽課能力強的學生,在課后可以為本組未聽明白的同學講解剛才課堂上講過的知識;演講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帶動和幫助本組其他同學進行演講準備工作;性格開朗的同學與性格內(nèi)向的同學一定要分在一組,讓性格開朗的同學帶動內(nèi)向的同學開展學習,促進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盡快融入班集體。通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可以較好地促進和幫助教師開展教學任務,各小組對分配的不同學習任務,也會高質高效完成,組內(nèi)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相應的進步,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分層教學”是給不同學情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教學內(nèi)容,從學習內(nèi)容的量到難易性質都有不同,而且,側重自選作業(yè)和自主創(chuàng)新作業(yè),從而使不同學情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并達到能力訓練的目的。讓學生自愿地、有效地、高興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語文的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作業(yè)觀,讓學生自愿地、有效地完成作業(yè),從而提高語文的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1.分層次設計教學內(nèi)容。
近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隨著社會發(fā)展,學生對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越發(fā)不滿,機械的傳統(tǒng)作業(yè)形式枯燥無味,學生體驗不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學形式的變革也是每個教師需要花心思考慮的問題。近幾年來,我省本著構建和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原則,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探索活動,學生的分層教學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
2.分層次設計語文作業(yè)。
傳統(tǒng)作業(yè)在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方面非常有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目前的所沿用的語文作業(yè)模式卻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3.改變教學方式。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任何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笔箤W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主動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的訓練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一個終生的學習者,自主的學習者,創(chuàng)新的學習者。
練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方式,而對于語文能力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若統(tǒng)一練習題,如果題目較難,可能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會更加受益,而學困生則會對其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會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和掌握學生之間的語文成績差異,精心設計練習題,包括課堂練習題和課后練習題。例如,教學《送東陽馬生序》一課時,可以讓A層的學生能夠順利地翻譯全文,掌握生字詞;而對于AA層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在A層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這篇文言文通順地表述出來;更高層次的是以課文為背景,結合自身的實際,談一談感受,說說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該怎么做。通過對練習題進行分層,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所得,較好地解決了“吃得著”和“吃不飽”的問題,促進了課堂知識的鞏固提高,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對教學評價進行科學的設計,旨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增強自信心。例如,對學困生的教學評價,應在深入掌握學困生心理的基礎上進行,只要學生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表揚,用和藹可親的話語消除其自卑心理,肯定成績的同時,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中等生的教學評價應在激勵的同時,指出學習上的不足,引導其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進而積極地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對優(yōu)秀生應采取競爭性評價,只有在獲得十分突出成績時,才給予等同學困生的評價,一般情況下側重能力提高,既嚴格指出其不足,又給予適度鼓勵,避免其驕傲自滿。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就必須不斷走訪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性格特點。經(jīng)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和求知欲望。并結合學生特征深入鉆研教材,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努力使學習內(nèi)容更加適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