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杰
(長春市第十九中學,吉林 長春 130062)
有人說,分數和品質成正比,可能在好的學校不是這樣,但是在我校確是如此。其共性是唯我、自私、怕吃苦、習慣不良、沒有愛心、孝心、不能寬容待人,以禮待人,承受打擊和委曲的能力差。
審視現在學生的成長環境,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學生大都來自城邊,大多數家長沒有固定工作,靠打工維持生計;對孩子關注度低,把教育和管理學生的重任交給了學校;單親家庭較多,對孩子缺乏正確的引導,有的甚至不管不問;孩子平時接觸的多是手機、電腦,及其不利于孩子成長。
學習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基礎,是轉變教師觀念的有效途徑。今年我們語文教研組仍將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爭取邊實踐,邊摸索,邊學習,讓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學習中不斷提高。
學習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基礎,是轉變教師觀念的有效途徑。今年我們語文教研組仍將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我們在兩年期間閱讀了《如何改變厭學情緒》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或用妙趣橫生的心理故事展現心理自助技巧,或從思維調適和行為療法兩方面介紹自我心理調節術,或從生活習慣與青少年健康的關系方面介紹解決亞健康問題的具體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豐富校園生活,對學生至觀重要,應該讓學生向往學校,而不是讓學生厭煩學校。在我校德育理念指導下,把“擁有基礎學力和健全人格的現代合格公民”作為培養目標,創設德育工作的兩個載體,全員育人導師制、學生成長共同體,創新德育評價的三種方式:以反思日記為載體的多元評價、以民主生活會為載體的群體評價、以快樂學星評選為載體的激勵評價,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重視《快樂學子成長記錄冊》的使用,發揮手冊的反思、溝通、激勵和評價功能,通過學生反思、導師點評、家長寄語三個環節的推進,記錄學生成長的心路歷程,增強心理疏導工作的時效性、全員育人工作的有效性。而作為語文教師可以“見縫插針”多點開花,把“全員育人導師”作為對學生開展心靈溝通的突破口,了解學生厭學原因,把“反思日記”作為和學生傾述心理的工具,為學生排憂解難。
為進一步豐富我校“學校文化建設示范?!钡慕ㄔO成果,創建良好的校園書香文化,以“感恩五月”校園主題活動為契機,我校舉行了“心懷感念 情系翰墨”第二屆教師朗讀者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用教師的朗讀示范引領學生的閱讀習慣,用教師的大愛情素浸染學生的感恩情懷。
閱讀中會相遇一種永恒,那是情感與情懷的共鳴。教師所選文章精心用情,都是自己與作家情感的不期而遇。教師的朗讀入情入境,無不觸碰到所有人心靈中最柔軟的地方,讓靈魂與靈魂在這里得以相遇與融合。朗讀是一種文化素養,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用中華傳統文化感染學生,開展讓中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就誦讀這些經典,海量閱讀名著佳作,對孩子養成人格、陶冶情操、養育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習動力,爭取以此為突破口喚醒學生的心靈。
1.宋洋老師的 《感受年俗 尋找年味》從“年” 作為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在其歷史的發展演變中,不斷形成并凝結了中國人特有的倫理情感、時間生命意識、文化追求認同感??梢哉f,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
2.馮智昕老師的《漢字之美 燦若珠璣》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智慧的濃縮,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其形狀之豐潤、結構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韻律之悠揚,是其他文字無可比擬的。在五千年的文明積淀和文字演變中,漢字以其獨特的形、意、韻,締造了書法、詩詞(格律)、成語、聯謎等四大足以令拉丁文字汗顏、令華人華語揚眉的瑰寶。
3.王藝筌老師的《正話登高》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浸潤在我們的血液之中。華夏民族是尚高的民族,登高懷思激蕩著我們的熱血之情。當詩歌浸潤登高之思,詩便飛生出了曠遠;當登高走入詩歌之境,登高便跌宕進了深沉。
1.高淑杰老師的《種樹郭橐駝傳》引導學生探究作者柳宗元以及當時的唐朝現實及寓言類作文的審題立意。
2.王藝筌老師的《詩詞鑒賞中的修辭手法——比喻》引導學生感悟修辭的美,在明辨“比喻”這一修辭的基礎上賞析比喻句的效果,通過合作探究及自主學習,在思中明。
3.楊明老師的《記承天寺夜游》引導學生搜集整理蘇軾的相關材料,感悟一代大文學家蘇軾的曠達的胸襟和淡泊寧靜的情懷,培養學生在逆境中堅強,在堅強中覺醒的意志,在探究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改變厭學心理。
4.柳楊老師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通過語文活動課設計,了解古代家庭宴飲中的禮儀文化,感受古代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活動前的準備,培養學生搜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比較古今宴飲禮儀的異同,正確看待宴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按時間順序,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負責宴前、宴中、宴畢等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禮儀文化。
通過教師的授課,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探索點,經過搜集、整理、展示等環節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有了目標,就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動力,厭學情況也就有了改善。